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回到明朝当皇帝> 第二十三章弹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弹劾(1 / 2)

第二十三章弹劾(第1/2页)

乾清宫,卯时。

此时已是人影绰绰、灯火通明。

进入六月,清晨的凉意也淡薄了许多。

朱翊钧继续规律地起床、锻炼。

一身简单单薄的短打扮,站在乾清宫门前先是扭腰抬腿的热身,而后这才带着良安与田义开始每天的跑步锻炼。

菽安与栖乐也指挥着其他人忙碌着乾清宫的其他事宜。

随后便是照例赶到武成阁给朱翊钧送水。

一个时辰的时间下来,朱翊钧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

回到乾清宫洗漱以及用完早膳,天色便已大亮。

辰时,精神抖擞地前往文华殿学习。

朱翊钧不排斥去文华殿学习。

一开始是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很新鲜,之前不曾尝试过。

如今适应了之后,倒也没有觉得枯燥乏味。

尤其是听着一些侍读的博古论今,对朱翊钧而言,往往能轻易把他的记忆拉回到几百年后的上帝视角。

耳朵听着侍读讲古,眼睛看着大明今人,脑海里浮想着几百年后的世界。这种感觉时常让朱翊钧觉得仿佛坐在时光机上,时而能够看到汉唐宋元的种种利弊,时而能够感受着如今大明时代的真切脉搏。

时而又恍惚于后世的繁华灿烂……。

今天的侍读是王锡爵。

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如今任詹事府詹事兼侍读。

“皇上的意思是……翰林院之官员有空谈误国之象?”

王锡爵惊讶地看着朱翊钧。

“朕年幼,也不是很懂。”

朱翊钧瞟了一眼旁边九岁的小胖子潞王朱翊镠,此时流着哈喇子睡得正香。

“昨日沈一贯在朕跟前说:如今翰林院那些进士及第的官员,虽一个个天赋异禀、才华横溢。

可即便历经十年寒窗苦读,但对于真正的人间百姓疾苦,却也没有多大的感同身受。

他还说翰林院有一个算一个,要么是官宦人家出身,要么是家境富裕人家出身,真正的寒门倒是没有几个。

所以这样的官员,身处翰林院,不曾感同身受地了解民间疾苦、各地之风俗、庶务之不同,又怎么能制定出有利于大明的国策,且推行实施呢?”

王锡爵皱眉,一时之间竟是有些无言以对。

翰林院自立国以来,便确立了进士直入翰林院的制度。

两百年来,这几乎也就成了文人士子追求的最高理想与目标。

因而谁都知道,只要进入翰林院,那么也就意味着脚下已经踩上平步青云的阶梯。

不是像外放的士子那般,充任一地官吏,加上要是出自寒门,朝中无人,那么这辈子也就别想成为朝堂官了。

只能在地方“庸庸碌碌”蹉跎一辈子。

所以……难道施行了两百年的传统有错?

“臣认为确有像沈一贯所言的情况,但也不能以偏概全……。”

少年皇帝天马行空的问题,让他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朱翊钧倒是也没有追问,拍了拍旁边朱翊镠的脑袋:“差不多了,该起了,想睡回去再睡。”

小胖子朱翊镠倒是听话,睡眼惺忪地抬起头,一手擦着口水望向朱翊钧:“大哥,中午吃什么?饿了。”

“去娘那里吃吧,我这里还要召见宗亲。”

“哦。”

朱翊镠看了看身后不远处的太监,示意把自己的书本收起来。

朱翊钧起身,看着还在深思的王锡爵,道:“要是感兴趣,不妨抽空琢磨琢磨,有什么想法了就写出来,交给元辅审议。

朕也觉得沈一贯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说就全对。

至于该如何,还需要元辅定夺才是。”

“臣遵旨。”

王锡爵闻听,心不在焉地回道。

此时,他确实还在思索这个问题。

朱翊钧见旁边朱翊镠已经彻底醒盹儿,继续道:“会做文章不见得就是好官,好官也不见得只会做文章。

大明江山两百年,只靠文章是延续不下来的,还是需要策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是。

王詹事以为呢?”

“是,皇上所言极是。臣会虚心请教沈侍读的。”

王锡爵回着话,心里头已经想着是不是找个机会跟沈一贯详谈一番。

这个策论若是能引起内阁跟元辅的重视,也不失为一条于朝廷有益的策论。

何况他曾任国子监祭酒,对于空谈误国自然更有深切的体会。

兄弟二人在王锡爵的恭送下走出文华殿。

朱翊镠此时已经彻底醒盹儿,抬头看了看朱翊钧,道:“昨天你惹娘生气了啊?”

“没有,是娘瞎操心。”

“不是,母后都过来了,肯定是你惹娘生气了。

我还跟娘说了,要是大哥你再不听话,就让娘立我为太子,这样你就不敢惹娘生气了。”

朱翊钧停下脚步,小胖子随即也跟着停下脚步。

“你小子这是真惦记当皇上?”

朱翊镠眼神带着清澈的茫然:“我不知道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三章弹劾(第2/2页)

“不知道?不知道你让娘立你为太子干啥,不是想篡位?”

“我就是想……不让你惹娘生气。”

“那你也不能造我的反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