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声闻过情(第1/2页)
英雄的头衔还能害人?众人愕然,都静静地看着郑九顺,知道他有很多话要说。
郑九顺是因检举上司金鑫贪赃枉法而成为英雄的。敢于犯上检举绝对是英雄壮举,因为人们就缺少这种勇气,江湖就缺少这种正气。
郑九顺闭上双眼,沉浸在迷茫的回忆中,缓缓地说:“金鑫不学无术,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他依仗林龙的提拔坐上中原钱庄江南分行老总的宝座。由于金鑫平日媚上欺下,胡作非为,下属敢怒不敢言,我的实名举报只是捅破这层纸而已。”
“祸起萧墙,林龙知道纸包不住火,‘大义灭亲’牺牲了金鑫。我‘以下犯上’,也许这种行为太稀罕,我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了英雄,林龙的威望也更上一层楼。这原本不是什么坏事,说明这种行为得到人们的认可。后来逐渐发现,丐帮的弟兄对我敬而远之,背地里说我‘卖主求荣’。我为人呆板木讷,本来圈子就小,此后更是成了孤家寡人。”
张武说:“这不足为奇,谁都不希望身边有一个会出卖朋友的人。”
在很多人眼里,检举被视为出卖。
郑九顺叹息说:“不错,看来是我错了。不过,丐帮需要这种英雄来装点门面,我这个‘玩偶英雄’是根据需要塑造出来的,是被用来歌功颂德的。”
——越是吹捧英雄,说明越是缺少英雄,但真正缺少的是培育英雄精神的土壤。
“也不尽然,英雄有很多种。”张武不以为然。他是今年的武林英雄,最有发言权。大夫已帮他包扎好伤口,换上一套新衣,显得神采奕奕。他斜睨着郑九顺,轻蔑地说:“听说金鑫好色,且爱吃窝边草。”
此话似乎说中了郑九顺的痛处,他双手捧住丑陋的脸庞,颓废地躺下,咬牙切齿地说:“金鑫这畜生,竟敢调戏贱内!”
英雄壮举背后竟有私心,除张武外,在场的人无不惊愕。
——想象中的英雄都是公而忘私的。在缺乏公共意识的江湖,只要不私而忘公,就已经很难得了,至少也做了一点公事。
——世上本来只有英雄的行为,没有英雄的人。当一个人不畏强暴挺身而出,该行为绝对是英雄行为,但就此认定其为英雄,难免以偏概全,因为他有可能见色起淫心、见利起贪心、务公起私心。
良久,郑九顺顺手抹了一把泪眼,变得很坦率,说:“我的动机只想报复金贼,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
“英雄,容易被美化。丐帮通过喉舌——‘武林鹦鹉’颂扬我的事迹,赞词之美好不在于我做过什么好事,而在于‘武林鹦鹉’能想出什么好词,反正外人不知情,周围的人心照不宣。我心知肚明,句句赞词如同巫婆的咒语诅咒着我的良心。”
“人们总以为,英雄光宗耀祖,能给家人、家族、甚至家乡带来好处。我是‘玩偶英雄’,无权可谋私,又无能钻营谋利,无法给亲朋好友带来好处,受到冷嘲热讽。金鑫徇私徇情,乡亲父老反而联名上书请求赦免。他被判坐牢十年,却不到两年就出狱了,还扬言要玩死我。我内外交困,心力交瘁,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古往今来,能使鸡犬升天是人生最大的荣耀,若自己出人头地却不能给亲友带来好处,不是绝情就是窝囊,不众叛亲离才是怪事。
郑九顺说:“去年中秋夜,我与唯一的至交南宫雨促膝倾谈后,失去了自杀的勇气,就在西湖断桥上留下衣鞋制造投水自杀的假象,潜回老家隐居起来。”
“孰知,我的轻贱行为给南宫世家招来灭顶之灾。以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今年的‘魔镜应天’仪式上,如意魔镜映现‘匾额压尸’,加之‘武林鹦鹉’渲染,南宫世家成了众矢之的,中秋夜惨遭血洗。”
项翌说:“如意魔镜撒此弥天大谎,你当时为什么不出来澄清?”项翌语气中带有责备,毕竟郑九顺的逃避行为给南宫世家带来弥天大祸,天地同悲。
郑九顺咬咬牙,说话的声音尖细刺耳,就像一把锐利的尖刀:“谁会想到发生这种惨案。我是装死之人,起初不便现身,‘南宫血案’后更是不能,而且常有不明身份的人到我家乡打探我的消息,可能要杀我灭口。凶手穷凶极恶,杀人不眨眼。我枕戈泣血,发誓要为南宫世家报仇雪恨。罪魁祸首一定是操纵如意魔镜的人,我打算改名换姓混入桃源居。为了防止被熟人认出坏了大事,我想起了春秋晋人豫让‘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狠心毁了自己的容貌和声音。”
仇恨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变得疯狂和残忍。复仇的代价是沉痛的。
方圆说:“为什么不去找丐帮刀斧堂?”
郑九顺不屑地说:“丐帮刀斧堂只会抓死老鼠。号称‘活钟馗’的花小云还不是被吓得落荒而逃?”
张武瞥了一眼方圆,说:“所以我说,不能寄希望于丐帮刀斧堂。”
郑九顺说:“在翠屏山后的禺谷镇,我遇到了从刀斧堂里逃出来的‘金刚钻’陈老太。他说桃源居专门招募一些走投无路的人,愿意带我一起去。那天路过霸王庙外,我进庙拜谒‘楚霸王’,出来后发现陈老太正在强暴一个女子,而且不听劝阻,我一怒之下杀了他。那个女子是林副城主的亲戚,我在林副城主的引见下进了桃源居,冒充陈老太加入‘二十八星宿’杀手组织,上了太阳岛。”
方圆说:“郑前辈,我和飞龙圣女被困在太阳宫下时,幸好得到一个火折子才得以逃生。火折子是你扔下的吧?”
郑九顺微点头说:“是的。花小云是丐帮刀斧堂堂主,不敢轻易杀他,所以清空太阳岛制造神秘气氛吓跑他,留一人接应威虎圣女。我隐约感觉是个机会,自告奋勇留下,无意中帮了你。还有那天在桃源居,刘金香安排我假扮司马空空刺杀你。我发现你为人规矩,就暗按你的‘肩井穴’提醒你。”因为郑九顺的体形接近司马空空且脸上有伤疤,很像受过刑,所以叫他假扮司马空空。他故意摁方圆的“肩井穴”,使方圆警觉得以脱险。
方圆拱手感激地说:“谢谢郑前辈,你两次救了我!”
郑九顺说:“不用谢,今天你们也救了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桃源居已经四面楚歌了。”
张武急切地说:“郑前辈,你自毁容貌混入桃源居,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其他的人也充满了期待,这是大家最关心的。
郑九顺把牙齿咬得格格作响,说:“‘南宫血案’就是刘宗恒指使‘二十八星宿’杀手干的!”
众人面面相觑,无不惊叹。项翌惊中带喜,因为他意外获悉刘宗恒的罪证。
郑九顺痛恨地说:“星宿杀手都是些无恶不作的武林败类。那些亡命之徒走投无路,只要有酒有肉有美女,就会替刘宗恒卖命。犯下‘南宫血案’时,当时的‘二十八星宿’杀手战死四人,我和‘神风太保’张君强、‘探花天师’张雪、‘摧花佛手’王风四人是以后补充的。岛上的每个人要戴头套,彼此之间不得打听身世,用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作代号,称作‘二十八星宿勇士’。这些人生性顽劣,逞强好斗,而且岛上生活太枯燥,常酗酒赌博、吹嘘炫耀、结伙斗殴,还是会泄漏秘密的。你们在太阳岛上看到的那五十七个历届圣女,就包括‘二十八星宿’杀手在内。”
楚楚说:“郑前辈,他们会如何对待新上岛的圣女?”上岛之前,楚楚见过张兰兰的遭遇,而且做更坏的打算,面对知情人时还是情不自禁地打探。
郑九顺看了一眼楚楚,说:“想象中的圣女活色生香。当男人养尊处优时,美女无疑是最好的玩物,自然也是孝敬上司的最好礼物。由于天马圣女得了‘天花’,飞龙圣女相貌平庸,癸巳虎圣女很失望。癸巳虎圣女就是主持‘圣女问天’仪式的那个,其实不是女人,而是一个老男人。那天夜里,方圆和飞龙圣女把他抓住揭下面纱后,打算押到太阳宫内的烛光下看个究竟,因遭威虎圣女偷袭没能看到。我当时看得很清楚,他就是半仙阁的张半仙。”
“张半仙?!”项翌和项瑞祥惊诧不已。
方圆说:“果然是张半仙。那威虎圣女是什么人?”
郑九顺说:“不知道。威虎圣女精明干练,地位在张半仙之上。她的房间在飞龙圣女和天马圣女中间,对左右的动静了如指掌。”
方圆恍然说:“难怪那晚我穿着癸巳猴圣女的服装救飞龙圣女上房顶,立即被张半仙等假圣女包围。哪前十九届送上岛的五十七个姑娘去哪了?”
郑九顺说:“听说被送给武林中有权势的人了,具体不清楚。一些被玩腻的姑娘送回太阳岛供那些恶人淫乐。那些假圣女是‘二十八星宿’和二十八个姑娘,加上张半仙,正好五十七人。”
项翌很沮丧,叹息说:“隆重的‘问天大典’、神圣的太阳岛、通天的‘问天圣女’,巧不可阶的骗局啊!老夫自叹不如!”
张武说:“揭开了这么多秘密,郑前辈的牺牲很值得。”
项瑞祥满腹狐疑,说:“关键是如意魔镜的秘密。问题是,上过太阳岛‘问天’的人都认为如意魔镜是会显灵的。”
项翌沉吟说:“是的,老夫亲身经历过。第一届‘问天大典’上,如意魔镜分别映现‘如日方升’、‘白日做梦’、‘日出西山’。而且很多太阳城人都见过,有时雨过天晴,太阳岛上空会映现楼台城郭,宛若仙境,据说是如意魔镜把仙境映现到人间。太神奇了,非太阳神显灵莫属!”尽管神秘的太阳岛已揭开了一层面纱,项翌还是心有余悸。
方圆说:“项楼主,任何把戏在戳穿之前都是很神奇的,尤其是利用自然现象玩弄的把戏。太阳岛上空出现虚幻缥缈的楼台城郭,是一种叫作‘海市蜃楼’的自然现象,宋朝大智者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有记载。至于如意魔镜映现刘宗恒做城主‘如日方升’、你重返城主之位如‘白日做梦’,正好可以说明那是刘宗恒搞的把戏。”
郑九顺惋惜地说:“不错,肯定是骗人的把戏。要不是郑九爷添乱暴露我的身份,说不定可以揭开如意魔镜的秘密。”
张武说:“郑九爷这草包也许还被刘宗恒蒙在鼓里。郑九爷和郑前辈是同村人,他这种人怎么会成为英雄的?”
郑九顺说:“英雄的光环也和把戏一样,不能戳穿。郑九爷只是道具而已,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英雄。”
“我和郑九爷是堂兄弟,括苍山刘家村人。刘家村是个只有二百多口人的偏僻小山村,非常穷困,青壮年多离乡谋生。郑九爷原名郑九方,丐帮二袋弟子,是一村之长,很穷。有次得了急病,乡亲们七手八脚把他送到几十里外的镇上抢救,花了不少钱。他有位亲戚是‘武林鹦鹉’,初衷只是想通过颂扬他的感人事迹募捐些钱财治病,把他塑造成一个‘公而忘私,积劳成疾’的丐帮弟子。后来越传越广,传到了林副盟主那里。林副盟主欣然题词,号召全帮弟子学九爷。各门各派积极响应,学得轰轰烈烈,也便造就了英雄。”
“英雄是平凡的,但平凡之中总该有不平凡。很多文人墨客竞相舞文弄墨挖掘郑九爷的‘不平凡’,总结起来有三点:第一,刘家村只有郑九爷一家姓郑,其他的都姓刘,在姓族观念极强的乡下,却推举郑九爷这个外姓人当村长,可以想象其在乡亲心中的威望。第二,他出钱出力,带头造桥修路,公而忘私,富了别人,累倒了自己。第三,他病倒在岗位上,有几十个乡亲送他去治病,有很多乡亲主动捐出买盐的钱,声称即使讨饭也要治好郑九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四二、声闻过情(第2/2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