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汉中阴云(第1/2页)
第四十六章汉中阴云
接连七日的亡命奔逃,将所有的体力与精力都压榨到了极限。失去了马匹,只能依靠双脚在崎岖难行的山岭古道间跋涉,食物告罄,伤口在汗水和雨水的反复浸泡下发出不详的灼痛与溃烂气息。支撑着林雪、顾清风、韩奎和另外两名护卫的,只剩下近乎麻木的求生本能和那份沉甸甸的、不容失败的责任。
当视野尽头,那片被朦胧烟雨笼罩着的、富庶平坦的汉中盆地终于出现在眼前时,五人几乎同时踉跄了一下,几乎要瘫软在地。
“到了……终于……到了……”一名护卫声音嘶哑,带着哭腔,那是劫后余生、力竭神溃的征兆。
韩奎一把扶住他,自己也是摇摇欲坠,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盆地中央那座隐约可见的雄城轮廓,声音干涩得如同破裂的锣:“还不能歇……进城……找到联络点……”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自古便是连接关中与巴蜀的咽喉要道,繁华富庶,商贾云集。然而此刻,在历经西北的血雨腥风与古道亡命的惨烈之后,这片“天府之国”在五人眼中,却更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危机四伏。
他们不敢走官道入城,绕着城墙走了小半日,直到夜幕降临,才由韩奎领着,从南城一处因年久失修而少有兵丁巡查的破损水门,如同幽灵般潜入了城内。
汉中的夜晚,与凉州的粗犷荒凉截然不同。街道上灯火通明,酒肆茶楼人声鼎沸,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似乎并未受到西北风波的影响。但这表面的繁华,却让林雪等人更加警惕。越是平静的水面,底下可能越是湍急的暗流。
韩奎对汉中似乎颇为熟悉,他带着众人避开主干道,在狭窄潮湿、弥漫着生活垃圾和霉味的巷道里穿行。最终,在一家幌子上写着“陈记杂货”,门面狭小、光线昏暗的铺子前停了下来。
他有节奏地敲了敲门板。
半晌,门板拉开一条缝,一个睡眼惺忪、围着油腻围裙的胖老头探出头来,不耐烦地道:“打烊了!明儿个再来!”
“老陈,是我,河西韩奎。”韩奎压低声音。
胖老头愣了一下,浑浊的眼睛仔细打量了一下韩奎狼狈不堪的样子,又警惕地扫了一眼他身后的林雪等人,这才将门完全打开,侧身让过:“快进来!”
铺子后面连着一个小院和几间厢房,虽然简陋,却胜在隐蔽。老陈显然是韩奎多年的老关系,也不多问,默默地端来热水、干净布巾和一些简单的吃食,又翻找出一些治疗外伤的普通草药。
“老陈,最近城里……可有什么风声?”韩奎一边就着热水擦拭脸上手臂上的血污泥垢,一边沉声问道。
老陈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韩爷,你们来得不是时候啊。城里看着太平,可暗地里……紧得很呐!前几日,官府突然贴出了海捕文书,画的影图形,虽然模糊,但瞧着……有几分像您和您这几位朋友。”他偷偷瞄了林雪和顾清风一眼,“说是西北来的悍匪,与钦差遇袭案有关,悬赏……这个数!”他伸出一只手,翻了翻。
一千两!好大的手笔!这绝非普通州府能做主开出的赏格,背后必然有来自更高层,甚至直接来自魏忠贤或曹少钦的指令!
顾清风与林雪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曹少钦的动作,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狠!这是要将他们彻底钉死,断绝一切生路!
“还有,”老陈继续道,声音更低了,“城里来了不少生面孔,操着各地口音,但眼神都凶得很,不像善茬。都在暗中打听消息,特别是……关于从西北方向来的人。韩爷,你们……怕是被人盯死了。”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汉中已然成了龙潭虎穴。
“我们的伤需要时间调养,也需要补充物资,打探金陵和京城的消息。”顾清风开口道,声音因疲惫而沙哑,却依旧冷静,“老陈,你这地方,还能藏多久?”
老陈苦笑一声:“韩爷带来的朋友,我老陈自然尽力。但这院子也不绝对安全,保不齐哪天就有衙役或者那些生面孔来盘查。顶多……顶多两三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六章汉中阴云(第2/2页)
两三日!太短了!
“我们必须尽快离开汉中,顺汉水南下,直抵荆襄,再转道金陵。”顾清风看向韩奎和林雪,“但以我们现在的状态,贸然上路,无异于自投罗网。”
林雪没有说话,她坐在角落的凳子上,默默地将老陈提供的草药嚼碎,敷在肋下那处最深、已经有些发炎溃烂的伤口上,剧烈的刺痛让她额头冷汗直冒,但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她的目光落在窗外汉中的夜空,那里被城市的灯火映照成一片混沌的橘红色,看不到星辰。
父亲,云娘,祖坟,莲尊,魏忠贤……一个个名字,一幅幅画面在她脑中飞旋。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不是身体的,而是来自灵魂深处的重压。这复仇之路,比她想象的更加漫长,更加黑暗,牵扯的人也越来越多,韩奎,赵小七,那些死去的护卫,甚至包括眼前这位立场复杂的顾清风和远在京城的杨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