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南线,打通滇黔命脉(第1/2页)
领命离开指挥塔后,曾英没有片刻耽搁,立刻策马赶回川东军营地。此时营地内炊烟袅袅,士兵们刚结束晨练,正准备用餐,看到曾英身披铠甲、神色匆匆的模样,纷纷放下碗筷,眼神中透出警惕——他们知道,将军这般神态,定是有紧急任务。
“传我将令!”曾英翻身下马,将马鞭扔给亲兵,声音洪亮地喊道,“各营营长即刻到中军大帐议事!令辎重营准备三日干粮与饮水,火铳营检查火器弹药,长矛营清点甲胄与武器,半个时辰后,全军在营前广场集结!”
亲兵们齐声应和,快步奔向各营传达命令。曾英则大步走进中军大帐,手指在临时绘制的南线地图上快速滑动——他需要在短时间内敲定初步行动计划,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
半个时辰后,川东军主力一千五百人整齐列队在营前广场,火铳手在前,长矛手居中,弓箭手在后,队列严整,气势如虹。曾英骑马立于阵前,目光扫过麾下士兵,高声说道:“弟兄们!林帅有令,命我等南下打通滇黔通道,与南明永历政权汇合!此战关乎西南抗清大业,只许胜,不许败!”
士兵们齐声呐喊:“必胜!必胜!”
随后,曾英率领川东军主力出发,朝着永宁卫方向前进。次日午后,抵达永宁卫城外,早已得到消息的王振率领五百永宁卫士兵列队迎接。曾英翻身下马,与王振紧握双手:“王千总,辛苦你了!接下来,咱们要联手干一场大事!”
王振激动地说道:“曾将军客气了!能跟着您杀鞑虏、复大明,是我永宁卫全体将士的荣幸!”
两天内,曾英先后汇合了赤水卫赵奎部四百人与乌撒府周文远募集的三百乡勇,联军总兵力达到两千七百人。在永宁卫的校场上,曾英主持了联军整编:将川东军火铳营拆分为两队,分别配属给永宁卫与赤水卫,增强其远程战力;乌撒府的乡勇多为农夫,缺乏作战经验,则编入辎重营,负责运输物资与守卫营地,同时安排川东军老兵对其进行基础战术训练。
“赵奎,你部熟悉赤水卫周边地形,负责左翼警戒,防止清军从侧面突袭;王振,你部与我川东军长矛营组成中路主力,担任攻坚任务;周文远,你率乡勇守护粮草,务必确保后勤安全!”曾英站在高台上,对着联军将领下达命令,“今夜全军在永宁卫休整,明日一早,向七星关进发!”
出发前,“夜枭”斥候队的队长老周带着三名斥候赶到永宁卫,将绘制好的七星关清军布防图交给曾英。“曾将军,七星关由清军参领鄂尔多率领三百人驻守,关墙高两丈,两侧是悬崖峭壁,仅有一条通道可供进出。清军在关墙上布置了十架弩机,关下设有三道鹿砦,粮草与水源囤积在关后的山洞内,每日有两队士兵轮流巡逻,每队十人,间隔一个时辰。”
曾英接过布防图,仔细查看,手指在“关后山洞”处停顿:“鄂尔多倒是谨慎,将粮草藏在关内,不过,这也给了咱们可乘之机。”他抬头看向老周,“能否设法摸清清军巡逻队的路线与换班时间?”
老周点头道:“曾将军放心,我们已安排斥候潜伏在七星关附近,今夜便能传回详细情报。另外,毕节卫的萨木哈部与乌蒙所的巴图部,近期没有异动,似乎并未察觉我军动向。”
曾英满意地点点头:“好!辛苦你们了!若有新情报,立刻派人通知我!”
当晚,“夜枭”斥候传回情报:清军巡逻队换班时间为子时与午时,子时换班时,关墙上的守卫会放松警惕,且关后山洞的守卫仅有五人,防御薄弱。曾英当即决定,利用子时换班的间隙,发动夜袭,先烧毁清军粮草,再趁乱攻克七星关。
深夜,月色朦胧,联军悄悄逼近七星关。曾英将联军分为三队:第一队由五十名川东军精锐组成,身着黑衣,携带火油与火种,由老周带领,从七星关右侧的悬崖峭壁攀爬至关后,目标是烧毁粮草;第二队由王振率领两百永宁卫士兵,在关前点燃火把,佯攻关墙,吸引清军注意力;第三队则由曾英亲自率领,隐藏在关前的树林中,待清军注意力被吸引,便发动总攻。
子时将至,第一队精锐在老周的带领下,如同壁虎般紧贴着悬崖峭壁缓慢攀爬。峭壁上的岩石锋利如刀,不少士兵的手掌被划伤,鲜血直流,却没人发出一声声响。半个时辰后,终于抵达关后,老周示意士兵们隐蔽在山洞附近的草丛中,等待换班时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稳固南线,打通滇黔命脉(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