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明末隐龙> 烛影下的筹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烛影下的筹码(1 / 2)

烛影下的筹码(第1/2页)

成都官衙深处,回廊尽头的静室像被隔绝在喧嚣之外的孤岛。厚重的梨木门将白日的鼓乐与人群彻底挡在门外,三层墨色棉帘密不透风地遮住窗棂,连天边最后一丝残霞都无法渗入。室内光线昏暗,只靠桌案两端的黄铜烛台照明,烛火吞吐着橘红的光,将四壁素绢上的暗纹映得忽明忽暗。空气中浮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新制黑檀木桌椅散发出清冽的桐油味,带着木料未干的生涩;铜炉里燃着的上等檀香化作缕缕青烟,袅袅盘旋,试图用清雅掩盖那股早已弥漫在每个角落的、无形的凝重张力——那是权力博弈前的沉默对峙,比刀剑交锋更令人屏息。

黑檀木桌光滑如镜,倒映着两簇跳动的烛火,也映着围坐两人的身影。张显贵端坐主位,身下玄色绒垫太师椅的缠枝暗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他面前的景德镇官窑白瓷茶具泛着莹润光泽,杯壁薄如蝉翼,茶汤澄澈透亮。他右手捏着杯盖,左手轻扶杯身,慢条斯理地撇去茶汤表面的细碎浮沫,指尖划过杯沿的动作优雅得如同在江南园林中品茗,连手腕转动的弧度都透着常年身居高位的闲适。可若细看,便会发现他捏着杯盖的指节微微泛白,杯盖与杯沿碰撞时,偶尔会发出一声极轻的、不自然的磕碰声——那是刻意压制的急切,也是对这场“筹码交锋”的极致郑重。

他的眼神早已褪去日间的矜持与嘉许,再无半分“钦差”的温和假面。烛火的光落在他眼底,却未映出丝毫暖意,反而像两簇淬了冷光的鹰隼之眸,牢牢锁在对面的林宇身上。目光扫过林宇挺直的背脊时,他瞳孔不自觉地收缩——昨日巡视时看到的“疲惫”仿佛在此刻消失殆尽,眼前的林宇穿着一身素色常服,未戴玉带,未披官袍,却更像一头收起利爪、却仍藏着锋芒的雄狮,沉静中透着不容轻视的力量。

林宇坐在下首的梨花木椅上,与张显贵隔着三尺宽的桌面。他背脊挺得笔直,却不显僵硬,肩线放松,手肘轻搭在扶手上,每一寸姿态都透着“待客”的从容,又藏着随时能应对变故的警觉。面前的茶盏尚未动过,温热的茶汤在杯底泛着淡淡的琥珀色,杯壁凝结的水珠顺着弧度缓缓滑落,在桌面上留下一小片浅浅的水渍。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指尖划过温润的瓷面,动作缓慢而有节奏——像是在平复心绪,又像是在暗中梳理着对方话语里的陷阱,每一次指尖与瓷面的触碰,都像是在丈量这场谈判的边界。

偶尔,他会抬眼与张显贵的目光短暂相撞。那目光沉静如深潭,没有半分日间接诏时的“感激涕零”,反而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清明。当张显贵的鹰隼之眸试图探寻他的底线时,他只是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既不显得谄媚,也不露出敌意,像在无声地宣告:“我已备好,等你来谈。”

静室角落的雕花屏风将门外的视线彻底隔绝,屏风上“寒江独钓”图的渔翁蓑衣、江面波纹都绣得栩栩如生,却恰好成了双方心腹的屏障——屏风后,张显贵的副使李大人与林宇的心腹陈墨各自伫立,两人隔着三尺距离,都保持着沉默,却用眼角的余光警惕地留意着室内的动静。他们的呼吸放得极轻,连衣料摩擦的声响都刻意压制,仿佛稍有不慎,便会打破这脆弱的平衡。

终于,张显贵放下杯盖。“叮”的一声轻响,瓷器与桌面碰撞,在寂静的室内格外清晰,像一道信号,打破了长久的沉默。他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桌面上,双手交叠,烛光在他白净的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将他眼底的算计与急切勾勒得愈发明显。他刻意压低声线,让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耳语的私密感,仿佛要与林宇“推心置腹”,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现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烛影下的筹码(第2/2页)

“林帅,”他刻意换了“帅”这个称呼,避开了“总督”的官衔,拉近了几分“同辈论交”的错觉,“你我皆是为国尽忠之人,那些虚礼客套,今日便免了。实不相瞒,朝廷……如今的隆武朝廷,在外人看来是正统所在,内里却早已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