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明末隐龙> 淬火成锋 —— 从灰烬中升起的雷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淬火成锋 —— 从灰烬中升起的雷霆(2 / 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淬火成锋——从灰烬中升起的雷霆(第2/2页)

铁料筛选成了第一道关卡,所有生铁、熟铁都要过三重关:老匠人先手工挑拣,剔除明显的矿渣、氧化块;再用磁铁反复吸附,去除氧化铁杂质;最后放进熔炉反复锻打,通红的铁坯在锻锤下舒展、折叠,把内部杂质一点点“逼”出来,直到表面泛起均匀银亮光泽。负责此事的老周,当着所有人的面手按滚烫熔炉壁立誓:“铁中若有一粒渣,吾头当如此炉!”此后他天天守在熔炉旁,每批铁料都亲自检查,吃饭时都捧着铁坯琢磨,指尖水泡消了又起,全不在意。

铸造用的砂型也成了“娇贵”物件。砂料从三十里外河滩运来,先在清水中反复淘洗至无浮尘,再用细铜筛子筛三遍,最后进烘窑烘烤三天三夜。制作砂型的地方搭了密闭棚子,地上铺细麻布,工匠们进去要换干净布鞋,连说话都放轻声音——一丝灰尘都可能造成砂眼,成为下次爆炸的隐患。一次,一个学徒不小心把头发掉进砂型,老周二话不说倒掉整批砂型,还罚自己在熔炉旁站了一夜,第二天红着眼眶说:“我对不住弟兄们的命,这点惩罚算不得什么。”

炮胚铸造或锻打后,必须立刻送进特制退火窑。叶梦珠根据钢铁材质算足三天,画出精确到时辰的升温-恒温-缓冷曲线:升温每小时仅十度,防止金属开裂;恒温八百摄氏度持续四天四夜,让应力慢慢消散;缓冷时关紧窑门,十天不能开窑,连窑外温度都专人监控。这过程像文火熬汤,急不得乱不得。叶梦珠每天测窑温记数据,夜里还要起来两三次,她说:“这窑里烤的不是炮胚,是工匠们的信任,是前线将士的性命。”

关键大型锻件靠新落成的蒸汽锻锤,这台由“铁牛”驱动的庞然大物有两层楼高,锤头重千斤,启动时巨响传三里地,地面都震颤。锻打时,工匠们按布兰登设计的参数,通过杠杆控制锤击力度和频率——既要均匀又要精准,每一次锤击都是对钢铁的“拷问”:力度够了能打散应力,频率对了能通过金属回弹判断内部隐患。一次锻打炮尾,布兰登突然喊停:“声音不对!”剖开后果然发现指甲盖大小的空洞,从此这台锻锤被称作“火眼金睛”,没人敢有丝毫懈怠。

最残酷的是“水压法”极限承压测试。每根炮管两端密封,接入铜管注入高压水流,压力表要达到理论极限值的120%才算合格。测试时炮管“嗡嗡”**、轻微颤抖,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手心冒汗。一旦出现形变、渗漏,哪怕一丝水珠渗出,炮管当场熔毁。一次,一根耗费半个月的炮管在极限压力时渗出水珠,老周咬着牙下令“熔了”,看着铁水在熔炉里翻滚,他红着眼说:“今日熔了它,总比明日炸在弟兄们手里好。”

布兰登带着火药坊匠人,开始与“火药”的博弈。他们先降低“特殊添加剂”比例,从一成降到三成,反复测试燃速;再改进颗粒化工艺,用木质筛子控制颗粒大小,误差不超过半毫米,还垫细布防止药粉混入;最后从当地耐旱植物纤维中提取缓燃成分,按比例加入火药——这纤维像缰绳,能拉住火药燃烧的“速度”。测试并非一帆风顺,两次小规模爆燃炸黑了屋顶,燎去布兰登一撮头发,但他每次都带着匠人清理现场、分析曲线。终于在第十三次测试时,新火药燃速曲线平缓下来:峰值压力降两成,批次差异控制在半成内。布兰登激动地抱住匠人,用生硬汉语大喊:“驯服了!我们把它驯服了!”这新火药燃烧时磅礴却收放自如,既能提供足够推力,又不超出炮管、枪管承受极限。

燧发枪的改进同样细致。工匠们拆解枪机,每个零件用细砂纸打磨到无毛刺,弹簧弧度反复调整,簧片和燧石夹持机构涂特制防潮油封——这油封用动物油脂和蜂蜡熬制,能防雨水潮气,雨季也能正常工作。纸壳定装弹试了几十次:桑皮纸三层叠加用米糊粘牢,浸蜡保证强度;弹壳底部引火药用薄油纸密封,边缘涂蜡防潮防漏。一次将弹壳浸泡半个时辰,取出后仍能点燃,工坊里爆发出欢呼。

枪管改进兼顾强度和重量。叶梦珠按力学计算优化壁厚——枪口稍薄、炮尾稍厚,比原来轻近一斤,士兵长时间瞄准手臂不酸。枪托曲线参考上百名士兵肩型数据,更贴合人体,能分散后坐力。准星加粗并镀铜,昏暗时也清晰可见;照门改成缺口式,符合瞄准直觉,老射手试用后笑着说:“以前瞄准找半天,现在一抬枪准星就跟目标走,这才叫趁手的家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