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明末隐龙> 烽鉴摧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烽鉴摧城(1 / 2)

烽鉴摧城(第1/2页)

成都郊外的实战化攻城训练场,一座按一比一比例搭建的模拟城墙拔地而起。城墙高两丈、宽一丈,由黄土混合碎石夯实而成,墙面还特意留出箭垛与瞭望口,与真实城池的防御结构别无二致。城墙下,红蓝双方的阵地早已划分完毕——红方(新军)阵地前,数门“震天雷”二代火炮整齐排列,炮口直指城墙;蓝方(模拟守军)则在城墙上布置了稻草人守军,还架设了几门仿制的旧式火炮,营造出严阵以待的氛围。

初春的阳光格外明媚,洒在阵地上,为冰冷的武器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红方阵地中央,一座高达三丈的木质指挥塔格外醒目,塔顶端架设着一组奇特的青铜镜阵——这是叶梦珠依据戚继光《练兵实纪》中的“灯旗传讯法”改良而成的光学信号系统,也是今日攻城训练的核心革新之一。

指挥塔顶端,三名身着灰色工装的信号兵正围着青铜镜阵忙碌。这组镜阵由八面直径三尺的青铜镜组成,镜面经过精细打磨,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镜架采用铰接结构,可灵活调整角度,将阳光反射至不同方向。“王小石!校准目标!”信号兵队长高声喊道。

观测手王小石快步登上指挥塔,手中握着一具单筒测距仪——这是格物院仿制荷兰望远镜制成的观测工具,镜筒由黄铜打造,镜片经过研磨,可将远处景物放大三倍。他将测距仪对准蓝方城墙,缓缓调整焦距,城墙上的稻草人守军、箭垛的细节清晰可见。“报告!目标距离八百步,镜阵角度需向东调整五度!”王小石的声音清晰传入信号兵耳中。

信号兵立刻调整镜架角度,八面青铜镜同时转向,将阳光反射成一束耀眼的光柱,直指红方阵地西侧的爆破组。“启动密码信号!按《武经总要》鼓点节奏传递指令!”队长取出一本泛黄的《武经总要》,翻到“鼓点传令”章节,“第一组信号:两短一长,代表‘爆破组准备’!”

信号兵操纵镜阵,通过快速遮挡镜面,让反射光形成“短-短-长”的闪烁频率。远处的爆破组阵地,一名观测兵正举着一面小青铜镜接收信号,他看着闪烁的光柱,对照手中的《武经总要》鼓点表,立刻喊道:“收到指令!爆破组准备!”整个传讯过程不过十息,比传统的旗语、号角快了数倍,且不受距离与噪音干扰,在阳光充足的白天,传输距离可达三里,精准度极高。

“第二组信号:三短两长,代表‘火炮组预热’!”随着指令,镜阵再次闪烁,光柱转向红方火炮阵地。火炮组士兵看到信号后,立刻开始清理炮膛、装填火药,动作迅速而有序。王小石继续用测距仪观测蓝方城墙,时不时调整参数,将城墙的薄弱点位置通过镜阵传递给各作战小组——青铜镜阵不仅能传递指令,还能通过不同的闪烁频率标注目标位置,实现了“观测-传讯-指挥”的无缝衔接。

“所有小组注意!最后一组信号:一长三短,代表‘五分钟后发起总攻’!”镜阵闪烁的光柱在各阵地间依次扫过,红方将士们看到信号后,纷纷握紧手中的武器,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阳光透过青铜镜,在阵地上划出一道道金色的光线,仿佛为新军的进攻吹响了号角。

红方阵地西侧,爆破组早已做好准备。组长赵刚正带领队员检查火药包——这些火药包是格物院最新改良的产品,在传统黑火药中掺入了铝粉(依据《天工开物五金篇》中的铝粉提纯技术制成),经测试,爆速比纯黑火药提升了近一倍,爆破威力大幅增强。“检查引信!确保是防水纸筒装硝化引药!”赵刚仔细查看每个火药包的引信,这些引信由叶梦珠的化学作坊量产,纸筒内装的硝化引药是17世纪欧洲成熟技术,点火速度快,且防水防潮,即便遇到潮湿天气也能正常使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