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我在大理寺当神探> 第62章 我在假诏里找真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章 我在假诏里找真话(2 / 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2章我在假诏里找真话(第2/2页)

可问题来了——先帝晚年病重,手不能书,且所有御笔皆需监国大臣见证。

如此重大的诏书,怎会无人知晓?

除非……它根本不是当场写的。

而是提前誊抄、秘密封存,等待某个时机点燃。

沈观将纸片小心包好,藏入袖中暗袋。

指尖抚过焦痕边缘,忽觉一丝异样——燃烧并不均匀,右侧残留部分纤维排列异常紧密,似曾被折叠后焚烧。

像是……被人刻意烧毁一半,留下线索。

是谁?

陆明修?老柯?还是那个递出血墨布条的青鸢?

他不知答案。

但他知道,自己正在靠近一张巨网的核心。

夜色渐浓,风穿空廊。

他回到柴房,吹熄油灯,盘膝而坐。

铜钥贴在胸口,微微发烫。

他深吸一口气,闭目凝神,准备再度唤醒【案件推演模拟器】。

这一次,他要导入所有线索:诏书墨色样本、纸张老化程度分析、笔锋力度曲线、甚至那日太监呈报时语气中的三次微妙停顿。

虚拟空间已在识海边缘泛起涟漪。

数据流缓缓汇聚,如同星轨初现。

可就在系统即将完全激活的瞬间——

铜钥突然剧烈一震。

一道冰冷的提示音,毫无征兆地在他意识深处响起:

「警告:检测到多重因果干涉。推演路径存在预设导向风险。是否强制载入?」沈观盘膝于柴房暗影之中,铜钥紧贴心口,灼热如烙。

识海深处,星河翻涌,数据流如丝线般交织成网——【案件推演模拟器】再度开启,这一次,他不再拘泥于表象真伪,而是将所有线索尽数导入:诏书墨色样本经光谱推演还原出三重混合成分,其中一丝陈年松烟墨竟与“癸未年歙州贡墨”档案完全吻合;纸张纤维的老化曲线显示其确为十年前旧物,非今人造假可仿;笔锋力度虽流畅,但转折处缺少先帝惯有的微颤回钩,显系高手临摹;甚至连那日传旨太监的语调停顿,也被拆解为三次刻意的情绪引导,意在强化“震惊”与“紧迫”。

常规推演结果依旧指向“今晨伪造、旧物做基”的结论。

然而沈观眉峰忽动,指尖一划,切断“墨迹未干”这一显性破绽,将其从逻辑链中剥离。

——既然破绽是故意留下的,那它本就不属于真相的一部分。

他转而追问:为何偏偏是这份内容?

虚拟空间中,时间轴逆溯至先帝晚年。

朝局清明可查:二皇子早在癸未年冬便因巫蛊案牵连,被废为庶人,逐出宗籍,永不得入京。

此后三年,先帝未再立储,仅由太子监国理政,群臣皆知储位已定。

如此背景下,所谓“遗诏传位于二子”,岂非荒谬?

更进一步推演发现,这份伪诏若真欲构陷太子,理应编造其谋逆篡位之词,方能激起帝怒。

可它却反其道而行,以“先帝遗命”赋予二皇子正统性——可笑的是,那个“正统继承人”早已不复存在。

这不像是一场政变的工具。

倒像……一场献祭的剧本。

系统骤然震荡,铜钥烫得几乎灼伤皮肤。

一行扭曲古篆在识海中央浮现,如蛇游走,字形古老得近乎失传:

「因在匣外,果在匣中。」

沈观瞳孔一缩,脑中轰然炸开。

因果错位?

难道他们一直在追寻的结果(诏书真假),其实只是另一个隐藏因果的表象?

真正的“因”不在别院、不在诏书本身,而在某个尚未显现的“匣外”之地?

而所有人争执不休的“果”,不过是被人精心摆放在明处的诱饵?

模拟空间剧烈波动,仿佛有无形之手试图接管控制权。

意识边缘传来低语般的干扰音,像是无数人同时whisper一句残缺的圣谕。

头痛欲裂,冷汗顺着脊背滑落。

但他明白了。

这场局的根本目的,从来不是动摇太子,也不是逼宫皇帝。

而是让整个朝廷陷入对“真实性”的执迷——查笔迹、验墨料、审流程……每一步追查,都是在替幕后之人掩盖真正的东西:那份可能真实存在、却被悄然调包或销毁的真诏。

谁掌控了“真”的定义权,谁就掌控了历史。

他咬破舌尖,血腥味在口中弥漫,神智瞬间清明。

借着最后一丝清醒,他在泥墙上用炭条划下一道深深刻痕:

【查歙州墨坊,追癸未年账册】

远处钟楼传来五更鼓响,夜风穿廊,一声轻响自屋脊掠过。

沈观抬眼望去——

一道黑影跃瓦而去,月光下一缕银线缠于其腕,那纹路,竟与昨夜青鸢袖中飘出的血染布条一般无二。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