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经济兴旺(第1/2页)
纵观国内,随着工业革命的对生产力助推的力量越来越大,工商业蓬勃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工厂,商贸业更加兴旺,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的队伍不断壮大,资本主义已经初步形成。
在经济体系中,原先的建筑业、纺织业、交通业、采矿业、冶金业、商贸业继续深入发展,同时在科技的带动下,兴起了一些新的产业,各种产业的交替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规模的持续繁荣。
近两年,玻璃制造工艺不断成熟,大城市居民家中的窗户不再用纸糊,全部改成玻璃窗。玻璃镀银以后可以制成镜子,取代了以前的铜镜,成为妇女们的最爱。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精神生活需求也在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诗歌,唐传奇逐渐演化成小说,深受百姓的喜爱,继而带动产生了一批写小说的职业作家。
继官方背景的《华夏政报》、《华夏民报》成功发行之后,朝廷允许民间办报纸,但是控制数量,第一批只批准了5份报纸,各个报社全部自负盈亏。
这些报纸在刊发一些消息的同时,发现小说比较受百姓的欢迎,就专门辟出版面,专门刊发小说,有的是短篇,有的是中篇连载。这些报纸每份只有几文钱只能覆盖成本,为了多赚钱,他们在报纸里刊登广告,有偿帮一些厂家宣传产品。
随着印刷业、造纸业的规模化发展,书籍的成本下降很多,大量的书籍得到出版,诞生了一批专门出书的出版社。有的文人将自己的诗歌、小说、画本等作品,通过出版社发行,在书市上售卖。
一些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歌舞戏、杂耍、魔术等深受百姓的喜爱,各种演出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人员观看,蹴鞠、马球、摔跤等体育活动也日益普及,成为年轻人钟爱的娱乐方式。
发展最快的是金融业,各地兴起了一批钱庄,他们以一定的利息吸纳百姓的存款,然后再加息贷出去。由于工商业的兴盛,投资回报率比较高,所以各行业对贷款的需求很大,各个钱庄通过倒腾资金都赚了大钱。
铁路的建设进入高潮期,夏原到海州、天门的铁路全部开通,夏原形成了十字形交通枢纽。太原经深平到沧州黄骅港、杭州经苏州到润州,益都到登州的铁路也全部修通,全国的铁路线逐渐向网状发展,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开封黄河铁路大桥的建设顺利进行,造桥的工程技术水平有了新的的提升,除了长江干流之外,其他河流均开始建设一批大型桥梁,方便百姓的出行。
沙洲到归化、归化到碎叶的的铁路同步施工,力争在元和22年完成,为朝廷第三波对欧洲的征服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沿江、沿海地区,轮船运输成为主流方式,造船业和航运业日益成熟,成为两大新兴产业。
由于轮船运输成本低,远洋商贸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内的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国外的工业原材料和农产品大规模输入国内,朝廷在关税上增加了不少收入。
随着控温技术的提高,炼油厂可以提炼出品质更好的煤油,轻油灯、炉也改称为煤油灯、炉。煤油灯加上玻璃罩后,成为百姓主要的照明方式,煤油炉成为城市富户的标配。
石油提炼出煤油后,剩下的物质改称为柏油,柏油可以混合碎石用作筑路,混凝土筑路的方式也在推广,一些大中城市内的道路纷纷修建为柏油路、水泥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珠宝和古玩行业的发展,在夏原和长安自发形成了两个珠宝古玩交易市场,成为全国达官贵人的豪奢消费之地。
令人惊喜的是,扬州一家机械厂竟然发明出自行车,依靠人力脚踩,链条驱动,可以很快的骑行。由于使用的是木轮,容易损坏,但是比用马车成本低很多,特别适合在城市的硬化路面上骑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在李纯的设想中,国内要不断发展很多新兴产业,既可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也可以壮大国内的经济实力,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最终,国内要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的中心,夷人地区主要提供工业原材料和农产品,国内通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获取更高的利润,从而提高华夏民族的经济水平。
因此,李纯认为征服世界以后,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秩序,一种有利于华夏民族发展的秩序,华夏民族处于这个秩序的金字塔顶端,襄、夷、蛮逐次而下。
华夏民族作为这个秩序的制定者和掌控者,把世界最好的资源聚集到国内,各种规则也有利于华夏民族,可以在国内就得到很好的发展,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以后,只要派出少量的华人和所有的襄人,镇守世界各地,维护和巩固这种秩序。襄族作为这种秩序的参与者和维护者,自然也要分点羹汤,激励他们积极发挥作用。
元和二十年四月,参加远航的第一艘军事船率先返回国内,带队的军事部员外郎凌秋雨首先回到军事部,向尚书韩泰汇报情况,而后韩泰带着凌秋雨入宫面圣。
首先是凌秋雨报告航路查看情况,由于整个航路很长,各部去的人都要分头完成自己的任务,特别是搜集植物的种子很耽误时间,所以整个航程拖的比较慢。
凌秋雨反馈,从天竺南部到加纳利群岛,整个航线特别长,中间必须建立一些补给点,满足船舶途中补充淡水、食物、燃料的需要。
李纯前世是个地理迷,对非洲的海岸的情况还算清楚,现场利用地图,和军事部商定了7个补给点,在前世中的名称分别为摩加迪沙、桑给巴尔、马普托、开普敦、罗安达、拉各斯、班珠尔。
为了方便唐朝人的称呼,李纯将这7的地方改为摩加、桑巴、马普、开普、罗安、拉斯、班珠,并将加纳利群岛改为加利群岛。
这8个点位,前期作为镇罗军绕行非洲的补给点,后期作为襄人乘船去欧洲西部的补给点,最后还可以作为征讨非洲各地的据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8章经济兴旺(第2/2页)
航线和点位确定以后,李纯给凌秋雨放半个月的假,让他好好休息一段,而后就要带着军事部的人员去索木城,跟镇罗军一起建立这些补给点,并熟悉航线,为第三波的征服行动做好准备。
韩泰则根据这个情况,进一步细化镇罗军的进军方向和作战任务,并进一步和李纯沟通其他各军的路线和任务,就回军事部完善作战方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