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1章血与火之歌(上):203高地攻坚战(第2/2页)
作为参加过辽阳围歼战的老兵,他深知日军火力的凶狠。
果然,当先头连队接近到高地西坡五百米处时,一处半塌的日军暗堡突然喷出火舌——
九二式重机枪凭借射孔夹角疯狂扫射。
三名东北军士兵应声倒地,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迫击炮!压制那个火力点!”
营长下令后,传令兵立即通过信号弹和旗语传递目标信息。
后方观测所立刻回应:
三发绿色信号弹升空,师属81毫米迫击炮群发出闷响,炮弹精准砸中暗堡射孔,日军机枪顿时哑火。
工兵部队开始上前清除障碍。
面对密集的雷区和铁丝网,工兵连长果断下令:
“爆破筒准备!”
士兵们匍匐前进,将爆破筒推进铁丝网下方。
“引爆!”
随着一声令下,一段五十米宽的铁丝网被炸开缺口。
然而,雷区的清除更加危险。
上等兵王铁柱发现脚下异样,轻轻拨开浮土,露出一枚俄制地雷。
他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最终成功解除了引信。
但这只是雷区的冰山一角,在开辟通道的过程中,数十名工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上午9时20分,步兵先头部队遭遇了一个极其顽固的火力点——
一座半埋入式钢筋混凝土机枪堡,迫击炮和枪榴弹都无法将其摧毁。
“喷火器小组上前!”
营长下达命令。
喷火器手张志强背负着沉重的“辽二十式”储罐,在步枪班掩护下匍匐接近。
副射手李勇紧随其后,手持防盾提供掩护。
在距离目标四十米处,张志强猛然蹲身,扣动扳机。
“轰——”
一条炽热的凝固汽油火龙呼啸而出,直扑暗堡射孔。
碉堡内,日军军曹山本一郎正声嘶力竭地督促机枪手射击,下一秒,视野便被一片妖异的橙红填满。
“纳尼?!”
极度的惊骇让他瞳孔骤缩,那火焰仿佛有生命般,带着死亡的气息钻入狭小的空间。
摄氏近千度的高温瞬间点燃了空气,一个机枪手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凄厉惨嚎,整个人变成一个疯狂舞动的火球,双手胡乱拍打着身体,直至倒地蜷缩成一团焦炭。
粘稠的凝固汽油溅射开来,粘在墙壁、武器和士兵身上猛烈燃烧,坑道内顿时化作阿鼻地狱。
一名身上着火的士兵惊恐万状地扑向身旁的战友,试图让对方帮自己拍灭火焰,却只换来同样被点燃的结局和更加绝望的怒骂:
“滚开!
啊啊啊……
你这畜生!”
绝望的哀嚎、皮肉烧焦的噼啪声和垂死的咒骂声交织在一起,淹没了所有理智。
堡内爆出凄厉的惨叫声,几名浑身着火的日军士兵疯狂冲出工事,随即被自动步枪点射倒地。
焦臭味混合硝烟弥漫战场,令人作呕。
“目标清除!”
张志强报告后,迅速后撤至安全位置。
这是他今天执行的第三次喷火任务,每次喷射时间严格控制在十秒以内,以节约燃料。
然而,并非所有喷火器小组都如此幸运。
在东南方向,第3师的一个喷火器小组在接近目标时,副射手被炮弹击中,引发殉爆,三人全部牺牲。
至下午16时,东北军步兵已清除203高地外围多数据点,但主体堡垒依然在日军手中。
何柱国下令暂停进攻,巩固既得阵地,准备次日再战。
夜幕降临,203高地的坑道内,日军处境艰难。
武田信康清点损失,表面阵地全部失守,兵力损失超过五成。
更严重的是,持续的炮击破坏了坑道多处结构,通风系统受损,空气污浊不堪。
伤兵的呻吟声在狭窄的坑道内回荡,医疗物资严重短缺。
中村挣扎着为一名腹部中弹的战友包扎,但深知这无济于事。
那位士兵紧紧抓住中村的手,用尽最后力气喊了两声“花姑娘”,“妈妈桑”,便再无声息。
武田试图组织夜袭夺回表面阵地,但部队士气低落,士兵们疲惫不堪,夜袭计划被迫取消。
他望着旅顺港方向,深知自己已成孤军。
与此同时,东北军阵地却是另一番景象。
后勤部队趁夜向前线运送弹药和给养,工兵加紧修复白天攻占的工事,医疗兵紧张地后送伤员。
何柱国与参谋们研究着白天的战斗记录,规划着次日的进攻路线。
“明天将是决定性的一天,”
何柱国望着黑暗中如巨兽般蛰伏的203高地,轻声说道,
“我们要用最小的代价,拿下这个钉子。”
远处,零星的枪声和爆炸声仍不时响起,预示着更加惨烈的战斗即将来临。
在坑道深处,武田信康写下了当天的最后一份战报:
“11月1日,我部击退敌军多次进攻,予敌重创。
然表面阵地尽失,兵力损五成,弹药补给困难。
余部誓死坚守,为天皇,为帝国,光荣玉碎!”
他知道,这份战报很可能无法送出,而这可能是他写的最后一份战报。
在血色残阳的映照下,203高地的轮廓终于被青白旗的阴影所覆盖,表面阵地上最后一声抵抗的枪响也融入了辽东半岛的晚风之中。
这座被鲜血浸透的山头,如同三十六年前那般,再次见证了侵略者不败神话的破灭!
但不同的是,这一次,屹立在废墟之上的,是终于能够用钢铁与烈火守护家园的华夏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