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庙堂风动议招安,梁山水阔蓄宏图(第1/2页)
春节的余韵尚未完全散去,一道来自东京汴梁的密报,便由“谛听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王伦的案头。密报内容简明扼要:官家已决意对梁山泊行招安之策,派遣太尉宿元景为招安使,不日即将启程。
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王伦并未迟疑,立刻下令击鼓聚将,召集林冲、鲁智深、武松、杨志、花荣、阮小五、阮小七、朱贵、张顺、曹正、李应、扈成等十余位核心头领,于聚义厅密室紧急商议。
厅内气氛凝重,炭火盆噼啪作响,映照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王伦将密报传阅下去,待众人看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分量:“诸位兄弟,朝廷招安使即将到来。此事关乎我梁山未来走向,是福是祸,是机遇还是陷阱,需我等共同议定。诸位有何想法,但讲无妨,今日畅所欲言。”
话音刚落,性烈如火的鲁智深便第一个跳了起来,虬髯戟张,声若洪钟:“直娘贼!招个鸟安!那赵官家坐在金銮殿上,何曾管过俺们死活?高俅老贼害得林冲兄弟家破人亡,害得多少好汉走投无路!如今见俺们势大,便想来捡便宜?洒家第一个不答应!这梁山泊自由自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替天行道,岂不快活?何必去受那昏君奸臣的窝囊气!”
武松亦是面色冷峻,按着腰间的雪花镔铁戒刀,沉声道:“鲁大师所言极是!朝廷无道,方才逼反天下英雄。我等在梁山,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间对得起兄弟百姓。若受了招安,岂不是自缚手脚,将来生死皆操于他人之手?何况,那高俅岂会与我等干休?只怕是缓兵之计,日后寻个由头,便能将我等尽数害了!”
阮小七也嚷嚷道:“就是!咱们在水泊里逍遥快活,官军来了便打,打不过便走,凭这八百里水泊,谁能奈何咱们?何必去磕头做官,看人脸色!”
这些草莽出身、深受官府迫害的头领,对朝廷有着天然的、深刻的不信任,抵触情绪极为强烈。
然而,林冲、杨志等曾为朝廷军官的头领,神色则更为复杂。林冲沉吟片刻,开口道:“哥哥,诸位兄弟,招安之事,确需慎重。朝廷诚意几何,难以预料,鲁大师、武松兄弟所虑,不无道理。然,若一味拒绝,与朝廷彻底撕破脸皮,恐招致更大规模的围剿。如今四方动荡,朝廷或无力集结重兵,但若将其逼急,倾力来攻,于我梁山而言,亦是巨大压力。”
杨志也叹了口气,他背负着杨家将的门楣,对朝廷总有一丝难以割舍的情结:“若能得个正经出身,光耀门楣,统兵报国,自是好事。只是……如今朝中奸佞当道,只怕难有我等立足之地。”
负责情报与对外的朱贵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哥哥,据各地眼线回报,田虎、王庆、方腊势头正猛,朝廷焦头烂额,此次招安,或许确有几分息事宁人、集中力量对付其他三寇的意图。此乃我梁山争取时间,壮大自身的良机。”
曹正和李应、扈成则更关注实际利益。曹正道:“如今我梁山工坊初具规模,商贸网络刚刚铺开,急需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若能与朝廷达成某种默契,哪怕只是暂时的和平,对我等积累钱粮、发展生产大为有利。”
李应和扈成也点头附和,他们经营庄园,深知稳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王伦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心中条理渐渐清晰。待众人声音稍歇,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简陋地图前,手指划过梁山及周边区域。
“诸位兄弟所言,皆有道理。”王伦总结道,“拒绝招安,快意恩仇,固然痛快,但必将面临朝廷持续的军事压力,于我梁山眼下埋头发展不利。接受招安,则前途未卜,恐入牢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5章:庙堂风动议招安,梁山水阔蓄宏图(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