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85章(1 / 2)

焦杨的表态让我心里更加清晰了。市委显然在为东洪物色县委书记,只是人选难定,几个考察对象似乎兴致不高。这局面,意料之中,却也带着一丝微妙。我看着焦杨,问道:“焦杨同志啊,你在市里这段时间,接触面广些,有没有听到些风声,下一步哪位同志可能来东洪主持县委工作?”

焦杨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平静,声音不高不低:“县长,确实听到些议论,大家比较多的说法是市交通局的丁洪涛局长。听说市委领导找他谈过话了。丁局长资历够,当过光明区常务副区长,现在主持市交通局工作,经验丰富,年龄也合适。市里考虑,需要一位能和您配合的老同志。”

“差不多就是丁洪涛了!”我微微颔首,前两天刚去市局拜访过他,批了五万养护经费,确实显得不够大气。不够大气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行事沉稳,丁洪涛确实又在交通系统根基深厚。“嗯,丁局长能力是有的。交通是命脉,他主政一方,对东洪长远发展是利好。”

“是啊,”焦杨附和道,“市委领导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我心里明镜似的。东洪这“无主”的局面不可能长久。经过这一年的苦心经营,县里班子磨合渐入佳境,各部门运转顺畅,我这个代理县长也基本稳住了局面,树立了威信。可以说,无论谁来当这个县委书记,想在东洪顺畅施政,目前来看,绕过我这个“坐地虎”几乎不可能。实力,是硬道理。这不是骄傲,是客观现实。

“焦杨同志啊,”我换了个话题,语气带着几分推心置腹,“谁来当书记,那是组织考虑的大局,我们管不了,也影响不了。但咱们得为东洪的稳定和发展负责。现在几个主持工作的同志,像马关乡的林小松、工业区的齐晓婷、二官屯的潘保年,还有像李亚男这样在一线拼命的年轻干部啊,他们在关键岗位上顶住了压力,做出了成绩。如果新书记来了,人事冻结期一过,咱们不把他们的位置给落实了,既对不起这些同志付出的心血,也寒了基层干部的心,更不利于工作衔接。我的想法是,解冻令一下,组织部要尽快拿出方案,把该调整的岗位调整到位。时间不等人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