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全速航行,“深蓝一号”编队,终于抵达了“奋斗者三号”的失联海域——龙脊海沟。
天色阴沉,海面上涌动着不规则的暗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硫磺和海腥味混合的奇特气息。这里远离大陆架,海水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墨黑色。
“报告!已抵达目标海域!”
“所有设备开启!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护航的两艘海警船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各种先进的探测设备全部开启,但屏幕上反馈回来的,却是一片片混乱的雪花和失真的信号。
“声呐系统受到强干扰!无法形成有效图像!”
“磁力探测仪读数异常!指针像疯了一样乱转!”
“水下通讯频道全是噪音!”
一个个坏消息,不断地从各个岗位汇总到指挥舰上。王建军站在指挥台前,脸色铁青。他现在终于亲身体会到,为什么这里被称为“魔鬼之喉”了。
在这里,人类引以为傲的现代科技,几乎完全失灵。他们就像一群被蒙住了眼睛和耳朵的瞎子,被扔进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迷宫。
而在“深蓝一号”的驾驶室里,情况却截然不同。
“所有常规导航和探测设备,全部关闭。”陈默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啊?全关了?”李大山愣住了,“那我们不也成瞎子了?”
“常规设备在这里只会给我们提供错误的干扰信息。”陈默一边说,一边在自己面前那块最大的主控屏幕上,飞快地操作着。
这块屏幕,是驾驶室里唯一没有连接常规设备的东西,它直接与船体深处,那个由无数线路和神秘模块组成的“核心”相连。
随着他的操作,屏幕上原本漆黑的界面,亮起了一幅奇异的景象。
那不是传统的海图,也不是声呐的回波图。
那更像是一幅……由无数流动的,不同颜色的光线组成的,三维动态能量场图。
红色的光带代表着炽热的海底热液,蓝色的线条是冰冷的深层洋流,而一团团扭曲的灰色雾气,则是强烈的地磁异常区。
整个龙脊海沟的海底世界,在陈默的眼中,不再是黑暗和未知,而是变成了一个由各种能量和数据构成的,清晰可见的透明沙盘。
这就是系统赋予他的“黑科技”——基于更高维度物理规则的“环境全息感知系统”。
“何工,把我们自己加装的那套‘长波音频探测器’启动,功率开到最大。”陈默头也不抬地说道。
“好!”设备舱里的何建国立刻应道。
这套探测器,是陈默根据系统资料,指导何建国他们用一些市面上能买到的音频设备和信号放大器,临时拼凑出来的东西。对外,它的名字叫“谐振声波断层扫描仪”,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名字。
而它的真实作用,是作为系统的一个“信号端口”,将系统分析出的指令,伪装成一种特殊的声波信号,发射出去,再接收“回波”。
在护航舰上,王建军的身边,正站着两位来自海洋研究所的专家,一位是刘兆平教授,另一位是声学专家张教授。他们正通过加密频道,实时监控着“深蓝一号”上的一举一动。
“他们在干什么?关闭了所有探测设备?”张教授看着监控画面,一脸不解。
“他们启动了一套我们从未见过的设备,好像叫……谐振声波断层扫描仪?”另一名技术人员汇报道。
刘兆平教授皱着眉,他想起了那天在仓库里,陈默画在白板上的那些“天书”。难道,这就是他那套“未来理论”的实际应用?
就在这时,他们的耳机里,传来了一个经过处理的,不带感情的电子合成音。这是陈默为了掩饰自己,特意设置的变声器。
“这里是‘深蓝一号’。现在开始进行第一阶段搜索。我将使用‘谐振声波断层扫描’技术,对失联区域进行地质结构和流体动力学建模,以排除环境干扰,定位潜水器可能存在的‘信号盲区’。”
这套说辞,是陈默早就准备好的。他不能暴露系统的存在,就必须用一套听起来科学,但又无法被复现的“伪理论”来包装自己的所有操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