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胜于春朝> 分卷阅读2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26(2 / 2)

一个普通的、社会底层的民工的死亡,却激起了黄祈医生内心的滔天巨浪,因为这已经是他今年内接手的第二起肝脏摘除手术后,病人感染死亡的病例了。再加上他听到的那个名字——“杏安医院”,这让他想起了大学时的一位同学王知。大四那年,王知因为通宵写论文后休克被送往医院,然后抢救无效被宣告脑死亡,那所医院,便是“杏安医院”。

黄祈心中疑窦丛生,暗地里展开了对“杏安医院”的调查。

他先联系了王知的家人。王知家境普通,父母在小镇上开了个杂货铺,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当年王知出事后,他们也疑心过、闹过,然而都如石沉大海,至今也不知道真相如何。逝者已逝,对于悲痛的往事他们不愿再多提了,便给了黄祈王知弟弟王行的联系方式。

王行多年来一直怀疑哥哥的死亡非正常,尤其他和哥哥都是罕见的熊猫血。王行和哥哥一样学医,毕业后他放弃了进入三甲医院的机会,选择了应聘进杏安医院。从表面上看,这所医院和其他的私立医院似乎没什么不同,甚至因为每年都会开展免费健康体检的活动,而有着不错的口碑。但入职这一年多,王行通过调查发现医院进行了40场肾移植手术,这如何不让他疑心——哪来的肾?如果是非法移植,这些器官又是怎么挂靠在合法的移植手术之下的?

现在,黄祈似乎给他带来了答案……

黄祈和王行共同开展了对杏林医院的调查。一个查医院病例,走访术后感染的家人,一个则从杏林医院的其他医务人员入手,一暗一明,双线并行。

黄祈在走访中,得知了更多“供体”的故事。为了给女儿换取心脏手术费用而卖肾的赵荣;出狱后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杨兰;高中毕业辍学打工的周曦……他们有的死于术后感染,有的因为术后感染就医及时勉强捡回了一条命。一个个小人物网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将非法买卖器官的黑暗遮掩了起来。

而王行几个月前就开始追求杏林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一位麻醉师殷茹,他年轻、帅气,又会提供情绪价值,和殷茹的关系火速升温。终于,在一次酒后殷茹卸下心防的时候,王行从殷茹口中得知了医院器官的来源——那些供体是医院通过免费健康体检筛选或者是地下器官网络中介介绍来的。

身体健康但是贫穷愚昧又无亲无故的农民工、流浪汉,走投无路的赌徒或者是被诱骗的年轻人,都是“绝佳供体”。这个城市每天都有许多人在死去,他们的死去如同大雪纷飞中一片小小的雪花,悄无声息落地。

他们在郊区偏僻的城中村,一家设备简陋的小诊所里进行取器,再通过特殊的冷藏箱运输到杏林医院进行手术。刚开始,他们还不敢太放肆,每一次的手术都做得很小心,但金钱养大了他们的贪欲,他们甚至做过一场活体取器的手术,手术地点就在医院。

那是王行的哥哥。

视频、录音、部分涉及人员名单还有黄祈找到的几位家属签字后的证词,都被黄祈和王行小心地收集备份好,就在黄祈和王行准备将此事曝光时——王行和殷茹在出租屋里服药“殉情”,黄祈也隐约察觉有人跟踪,身陷险境。好在黄祈早有计划,他将证据用邮件群发给了同事们、曾经的同学们,他们又及时利用网络扩散了舆论,同时将所有证据上交给了纪委和警局。

剧本的结尾,简陋的小诊所被查、中介、涉医护人员都被抓捕归案,运输链被查封、部分试图出逃的富豪受体也在机场被拦截,真相大白,罪犯伏法,受害者得到补偿,市三甲医院也因为医生们的挺身而出迎来了一面面锦旗和感谢。

但那对兄弟,永远长眠黑暗。

【?作者有话说】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乌灵赋》范仲淹

民国三十年鸿港沦陷时期“秘密大营救”事件对标当时香港沦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