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焉奇观”的外部边界,现实的肌理泛起无声的涟漪。
【概念鉴定者】那被强行锚定在宇宙表层的部分本体,如同被粘在琥珀上的昆虫,动弹不得。
收藏协议已彻底失败,它被迫启动了备用方案――观测与理解。
它不再试图撼动这个诡异的宇宙,而是化作了最谦卑、最耐心的学者。
无数道比发丝更纤细、由纯粹逻辑构成的“探针”,从它被困的本体中延伸出来,小心翼翼地、带着近乎敬畏的态度,开始渗透进“终焉奇观”的表层。
它并非在破坏,而是在“阅读”。
“这是静止。”一道探针触碰到一颗凝固的星辰,一个定义在虚空中悄然生成。
“这是虚无。”另一道探针扫过一片没有任何物质的黑暗,又一个标签被贴上。
“这是力量的残响……这是时间的标本……这是因果的断层……”
无数的定义、解析、与标签,如同最微小的尘埃,开始在这片绝对静止的宇宙中无声地弥漫。
小院里,床上。
正在酣睡的苏浩,眉头再次紧紧地锁了起来。
他的梦境小院,那片绝对的、纯粹的寂静被打破了。
不是声音,也不是光芒,而是一种“意义”的嗡鸣。
仿佛有亿万个看不见的、婆婆妈妈的图书管理员,正踮着脚尖,在他梦中的每一个角落里窃窃私语,为他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进行着永不停歇的标注和解读。
他脚下的青石板,不再是单纯的青石板,而是被一个无形的声音在他脑海里低语:“【定义:由硅酸盐构成的、处于绝对静止状态的、承载着‘踏实’概念的物质聚合体。】”
那棵被永恒定格的桃花树,也被贴上了标签:“【解析:木质纤维结构,其‘存在’被固定于‘花瓣即将飘落’的瞬间,象征着‘瞬间的美’与‘永恒的遗憾’。】”
这些“杂念”如同最恼人的精神牛皮癣,无孔不入。
它们不吵,不闹,却让苏浩感觉自己的思想和梦境不再纯粹,不再属于自己。
他只是想感受一块普通的石头,而不是被迫去理解这块石头的“哲学意义”。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只想好好睡个午觉的普通人,却被强行按在椅子上,听一场长达数万小时的、关于“睡眠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学术研讨会。
烦躁,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在他那咸鱼的潜意识中疯狂积蓄。
终于,在梦中,当他感觉连自己呼出的一口气都要被贴上“【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及微量惰性气体;状态:概念性排出;意义:象征着‘存在’的代谢循环】”这种该死的标签时,他的忍耐达到了极限。
他极其不耐烦地、长长地、疲惫地,叹了一口气。
“唉……”
这一声叹息,并非空气的流动,而是“概念的吐息”。
它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却将苏浩潜意识中所有“多余的”、“被污染的”、“令人厌烦的”概念,一次性地、如同吐出胸中一口浊气般,彻底排了出去。
一股无形无质的波纹,以苏浩为中心,瞬间扫过整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