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以备不时之需(2 / 2)

他不再送贵重礼物,而是开始搜罗一些罕见的医书孤本,或是记录奇方异法的残卷,托人悄悄送至太傅府,不留名姓。

起初,岑晚音依旧退回。

但有一次,她在一本残卷中看到了一个治疗心疾的古方,与她正在研究的一个病例极为契合,竟有些舍不得。

挣扎片刻,她让春桃将书款送至王府门房,算是买下。

萧煜收到书款,不禁失笑,觉得这女子不仅特别,还颇有原则。

他这种含着金汤匙出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世子,第一次遇到了需要花费心思才能真正接近的对象,这反而激起了他更大的兴趣。

这些细微的往来,自然逃不过沈景玄的耳目。

当他得知萧煜开始以医书为媒,试图接近岑晚音时,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眸色暗沉。

“沈忠。”他声音听不出情绪,“康亲王世子近日,似乎很清闲。”

沈忠垂首:“属下明白。”

有些事,不需要说得太透。

与此同时,对周谨的调查有了初步结果。

此人家道中落后,凭借一手好字和谨慎性格,经人引荐进入王府,主要负责文书誊写和档案整理,工作勤恳,深得管事信任。

表面看来,并无异常。

但沈忠发现,周谨每隔一段时间,会独自去城西的一间小茶馆喝茶,一坐就是半个时辰,似乎只是在发呆。

而那个茶馆,离当年一位被流放御史的旧宅不远。

是巧合,还是……怀旧?

沈景玄吩咐:“继续盯着,尤其注意他下次去茶馆时,有无与人接触,或者有无异常举止。”

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运气才能串联起来。

而朝堂之上,关于边关军饷调配的争议再起,沈景玄不得不分出大量精力应对,与各方势力周旋。

岭南赵德安处出现不明势力监视的消息,让沈景玄心中的弦绷得更紧。

他召来沈忠,在书房密谈。

“侯爷,岭南那边,监视赵德安的人很警觉,我们的人不敢靠太近,对方身份依旧不明。”沈忠低声禀报。

沈景玄站在窗前,背影挺拔却透着一丝凝重:“让我们的人撤到更外围,只远远盯着那伙不明势力,不必再关注赵德安本人。另外,查一查我们近期动用的人手,有无可能被追踪的痕迹。”

“是。”沈忠应下,犹豫片刻又道:“侯爷,还有一事。清河镇那边,陈实近日似乎与一位从京城去的游学书生往来频繁,那书生名叫顾文远,背景正在查。”

“顾文远?”沈景玄转身,眸色锐利,“仔细查清此人底细,看他与京中哪些势力有牵连。陈实那边,继续观察,暂不接触。”

“明白。”

朝堂上,关于西北边镇军饷的争议日趋白热化。

以户部尚书李德明为首的一派,主张优先保障国库充盈,削减边饷。

以兵部侍郎张远为首的一派,则力主增饷,言辞激烈。

这日朝会,双方再次争执不下。

李德明须发皆张,朗声道:“陛下!西北暂无大战事,边饷历年有结余,何必急于增拨?当此之际,应广蓄钱粮,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