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上)畜类伪善多童遭害(第1/2页)
第二十回(上)
畜类伪善多童遭害
尹老板正喝一口酒,只听秘书电话道:“尹老板,葛漂漂小姐到了,我已经把她接到您别墅的客厅里……”尹老板说了句:“知道了。”又对众人说,大家在这里玩通宵,酒水随便要,账已记下,起身要走。
迎面一个矮矮的中年男人悄悄走过来,和众人笑笑,对尹老板说:“尹老板,也不上我那边玩玩?告诉你个好消息,那个事联系好了,现在去吗?”
尹老板说:“老左,我正好来了客户,在我那里等我呢,脱不开身。那个事就让陈律师和你去办吧。”又指指陈得:“我的法律顾问,他全权代表我。”老左略一迟疑,满脸堆笑和陈得握手。尹老板又回头对陈得说:“我委托你了,烦请老弟替我走一趟,所有费用回头给你报销。”陈得不知何事,想是有生意要自己把关,未及细问,那尹老板早已远去了。
此时夜已深,众人也散了。老左带了陈得,去机场途中订了机票,这时来参加海天胜筵的人多,离去的人少,机票易订。两人拿票登上飞机,一路上老左直夸尹老板,陈得点头道:“尹哥是很好。”
飞了两个小时,到了千州机场。此时天刚要亮,二人在机场附近简单吃了早点,又坐上大巴,在山岭间走了三个多小时,到了一个小小的县城,陈得注意到是南无县。二人打了车,不过一刻钟功夫,在一处宾馆停下。老左在前台似是早已预订了,拿了两个房卡,给了陈得一个。二人到了客房门口,老左打电话道:“我们到了,你把人带来吧。”陈得正要问,老左说:“先进房间休息一会儿,等一会人才来。”“砰”的一声关了自己的房间门。
陈得进了房间,脱了外套,因一夜未睡,头昏脑胀,上了床即睡去。眠中听见有哭泣的声音,有手机的声音,想起来看看,无奈睡得太深,上面似有一层厚厚的东西推不开,不觉又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一串敲门声把他从深处慢慢提上来。陈得睁开眼,耳朵也醒来,屏息细听,果然有敲门声。披上外套往外看,门外站了一个小孩。打开门,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穿了一身鲜艳的红上衣和黄色裤子,与黑黝黝的小脸不太相衬。看她仰望的黑黑的大眼睛,问道:“你是?”
那女孩说:“叔叔,我等了很久了。”陈得纳闷道:“你等我吗?”那女孩未答话,挤进了房间,坐在床上。陈得问:“有事吗?”那女孩说:“我已经收到你捐助的200元钱,慈善的人都转给我了,我不能失信。你还是快点吧!”一口南音。陈得道:“快点?干什么呀?”女孩低头低声道:“就是……”指了指床。陈得一愣:“你……”转身去问老左是怎么回事,敲了半天门,没人出来,想是人都走了。回来打电话,拿起手机,有一条未读短信,打开一看,是老左发来的:“老弟,那小姑娘在你门口等着你来。我先走了,你慢慢地用吧。”又一个短信道:“汪鸠想请尹老板在这里投资鱼塘,汪鸠的合同你看一下。他在宾馆后的车上等着。”陈得明白了,愤怒和恶心让他要呕吐。
那小姑娘见陈得脸色难看,小声问:“你不喜欢我吗?”陈得强露笑容:“你要做个好孩子。来,你和叔叔说说,你上几年级了?”那女孩说:“我叫小稻,上四年级,十一岁了。”陈得倒了一杯水给了女孩,又问:“谁给你联系的这捐助?”女孩说:“是汪叔叔,他是做慈善的,是‘千色助学网’的老板。”陈得问:“一次给你多少钱?”女孩瞪大眼睛:“不是给了我200元吗?”陈得掏出几百元给女孩:“孩子,以后别要这种捐助了。这些钱你先拿着,以后有困难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会帮助你。那种捐助都是害人的。”
女孩嗫嚅道:“我也不愿意这样。可是汪叔叔说,人家也不能白给你钱,你得去陪人家……再说,班长也这样……”陈得问:“你班的班长?也这样吗?”女孩道:“嗯,我班的班长是小雀。小雀说,不是每个女生都能得到捐助,得是漂亮的,汪叔叔先看过,相中后,才介绍给捐助的人。”
陈得问:“小雀介绍的你?你们班有几个这样的女孩?”女孩说:“我班有五,不,六个吧。都是小雀介绍的。”陈得点点头。喝了口水,在房间踱了一阵,平复一下情绪,问女孩:“你是怎么来的?”女孩说:“汪叔叔开车送我来的。他的车在宾馆后院里停着,完事后,我再坐他的车回家。”陈得给女孩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又让女孩写了自己的通讯地址,嘱咐女孩今天的事不要和“汪叔叔”说,锁了房门,领着女孩下了楼。
陈得跟着女孩到了宾馆的后院停车场,果然看见一辆大面包车,车身上有一行红色大字“千色助学网”,格外醒目。女孩敲了敲车窗,一个男人从驾驶室跳下来,个子较矮,有三十多岁,扎了一个小辫子。男子见了陈得,笑着向陈得伸出手去,说:“您是尹老板的顾问陈总吧?我是汪鸠,千色助学网的老总。老左给我介绍过您的大名。”陈得伸手握了一下,说:“老左呢?”
汪鸠说:“他回海南参加海天盛筵去了。他临走让我照顾好您。”陈得道:“不用客气。”汪鸠说:“陈总不远万里来一趟,先请您实地查看一下我的鱼塘,提出指导意见,以便于我们签合同。”陈得本不欲和他同行,但又想为了查清他害人的伎俩,只得忍着恶心,开门上车,车上还有个女孩,坐在后面座位上发呆。汪鸠边开车边说:“我们先把这两名学生送回学校,离池塘也不远,正好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