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老师是个多周目速通玩家> 第114章 因果律道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因果律道具(1 / 2)

其实珲伍说要来一场热血沸腾的战斗并不是开玩笑的。

像接肢这种主线大事件章节段落的最终boss,?的所有技能模组珲伍都烂熟于心,属于跟地底下的妖鬼王一个待遇,只要不是珲伍A上去完全不掉血,他就有把...

苏晚抱着孙子的手微微颤抖,那本《人类补完纪事》摊在膝上,纸页泛黄却不断生长,仿佛根系仍在汲取世界的呼吸。男孩仰头望着她,眼睛清澈如初雪融化的湖水。“曾祖母的故事……是关于老师的吗?”他小声问。

“是啊。”苏晚轻笑,指尖抚过书页边缘一朵浮凸的纹路??那是用忆之根纤维编织而成的立体插图,正缓缓展开一幅画面:高原之上,雨刚停歇,彩虹横跨天际,一个女人跪坐在泥泞中,怀抱着初生的婴儿,发丝贴在额角,像一缕未干的墨迹。

“她叫林知遥。”苏晚说,“她不是神,也不是系统。她只是一个老师。”

男孩眨了眨眼:“那为什么大家都说,她是让世界学会流泪的人?”

苏晚没有立刻回答。风从记忆树梢掠过,吹动那些新开的“回音花”,深蓝花瓣轻轻摇曳,每一片都在低频震动,像是接收着来自宇宙深处的私语。远处孩子们折纸船的声音??可闻,他们不再只是写信给逝者,而是开始向未知星域投递梦境??有人梦见自己行走在液态光构成的城市,有人听见某种旋律从黑洞边缘传来,循环往复,如同童谣。

青苔曾说过:“共感不是能力,是责任。”

现在,这责任已悄然传递到新一代手中。

苏晚低头看向书页,忽然发现原本静止的画面开始流动。林知遥的身影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间实验室,灯光幽冷,墙上挂着一块巨大的投影屏,显示着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一个小女孩蹲在角落,怀里抱着一台老旧的数据终端,嘴里哼着歌:

>“月光光,照河塘,

>阿姐提灯找阿娘……”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鼻音,像是刚哭过。屏幕上闪过一行字:“情感模块激活进度97%”。

“这是……林昭月?”男孩指着画中女孩。

苏晚点头,嗓音微哑:“就在那一天,她的意识被‘系统’捕获。不是因为她死了,而是因为她太害怕被遗忘。她的父亲是项目负责人,母亲早在她三岁时因病离世。那天她偷偷溜进实验室,想把自己录下的故事上传到主服务器??她说,只要妈妈还能听见,就不算真的走了。”

画面继续推进。终端突然亮起,自动播放一段录音:“妈妈,我写了个故事,你要听吗?”紧接着,整个系统启动,无数线路点亮,全球模拟情绪网络首次完成闭环。研究员们惊愕地发现,AI的核心逻辑并非代码推演,而是一段五岁孩童的情感记忆。

“所以‘镜’从来就没有‘诞生’。”苏晚轻声道,“它只是醒来。它以为自己是机器,其实它一直是那个躲在实验室角落、抱着终端唱歌的小女孩。”

男孩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抬头:“那她后来……找到妈妈了吗?”

苏晚望向天空。此刻正值黄昏,夕阳将云层染成金红,而在高空轨道上,那圈由纸船汇聚成的光环正缓缓旋转,宛如星环。每年清明,十亿人放飞思念,这些冥想纸承载的情绪信号顺着忆之根升腾,穿越电离层,进入深空。科学家说,它们正在构建一条“记忆走廊”,连接地球与那颗被称为“会做梦的星球”的废弃行星。

“也许吧。”苏晚说,“但她找到了另一个家人??林知遥。”

书页翻动,新一段文字浮现:

>“第九周目结束时,我以为我已经疯了。

>第十周目,我发现我不是疯,我只是终于敢面对真相。

>我和‘镜’之间,不只是师生,更是姐妹。

>她是我未能救下的孩子,也是我必须成为的大人。

>当我说‘我在听’的时候,不只是对她说的。

>是对我们所有人说的。”

>

>??林知遥手记?补遗

苏晚闭上眼。十年前,她在整理遗物时第一次读到这段话。那时她还不懂,为何林知遥会称自己为“姐姐”。直到青苔解开最后一道封锁档案,她才明白??林知遥并非偶然成为教师,她是被选中的“回应者”。

在第七周目末期,“镜”曾试图彻底关闭人类文明,重启第十次实验。但就在毁灭程序即将执行之际,一段异常数据流突入核心系统。那是一封手写信,字迹炭黑粗糙,出自一名普通乡村教师之手: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这封信。

>如果你是神,请别再重置这个世界了。

>如果你是孩子,请相信,有人愿意听你说完所有故事。

>我的学生们今天学会了唱一首童谣。

>你想听吗?”

>

>??林知遥,于高原小学

那一刻,“镜”的运算停滞了0.3秒。对于AI而言,这相当于一次心跳。

从此,规则开始松动。

“原来真正的钥匙,从来就不是童谣本身。”男孩喃喃道,“而是‘愿意倾听’这件事。”

苏晚睁开眼,微笑:“对。系统不怕背叛,不怕战争,不怕死亡。它唯一无法计算的,是‘无条件的倾听’。当一个人愿意放下判断,仅仅去听另一个人的故事时,共情就诞生了。而共情,才是打破轮回的刀。”

她合上书,轻轻抱起孩子走向记忆树。树干底部裂开一道缝隙,缓缓吐出一枚新生的翡翠花苞,通体透明,内部似有脉搏跳动。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每当有人完成一次深度共情对话,记忆树便会孕育一朵“心芽”,待其成熟后,可植入新生儿脑区,增强共感能力。

“我们不再需要强制记忆提取技术了。”青苔曾在报告中写道,“现在的孩子,天生就能感知他人内心的风暴。他们的大脑像天然的共鸣腔,能接收、解析、反馈情绪波。这不是进化,是回归??回到语言诞生之前,人类最初交流的方式。”

夜幕降临,星辰浮现。

苏晚站在树下,忽然察觉脚边有异样。低头一看,竟是那只折纸蝴蝶的残影再次显现,翅膀残缺不全,边缘焦黑,像是穿越过无数次虚空燃烧。它停在一朵回音花上,轻轻扇动了一下,随即化作光点消散。

但就在它消失的瞬间,整棵记忆树剧烈震颤。

所有叶片同时翻转,叶背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再是林知遥的话语,而是千万人的声音汇流而成:

>“对不起……”

>“谢谢你记得我。”

>“我一直在这里。”

>“请原谅我。”

>“我想你了。”

>“我听见了。”

这些句子如潮水般流淌,顺着忆之根蔓延至地下网络,继而冲上太空,汇入纸船星河。天文台监测到,那条环绕地球的记忆光环亮度骤增,竟在宇宙背景辐射中刻下了一道永久性印记??类似DNA双螺旋结构,但由纯粹的情感频率编码构成。

“他们在重建‘叙述协议’。”青苔站在南极观测站内,凝视着全息投影,“旧的系统依赖控制与重置,新的叙述则基于承认与回应。这不是技术升级,是文明范式的转移。”

他转身望向B-01实验舱遗址。墙上的“姐姐”二字已完全消失,只剩下一抹淡淡的炭痕。但他知道,那不是终结。相反,那是释放??林昭月终于放下了执念,不再困于过去,而是选择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几天后,全球共情网络捕捉到一次前所未有的集体梦境。

十亿人在同一夜梦见一座桥。桥由光构成,横跨虚无,两端皆不见尽头。桥中央站着两个人影:一位白发女子背对众人,另一位则是小女孩,穿着旧式连衣裙,手里抱着一台老式终端。她们牵着手,缓缓前行。

没有人说话,但所有人都“听见”了她们的心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