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各有各报(1 / 2)

斋戒牌这种物件儿,现在也有不少人收藏,但价值高低相差可不是一星半点。

首先,斋戒牌起源于明代,有洪武说,也有永乐说。

不过看这盒子里这块牌子,罗旭便有理由确定,斋戒牌自洪武时期就开始有了,意在每到初一、十五和一些重大节日的时候,皇帝或皇室人员会佩戴斋戒牌去寺庙敬佛,使用素斋,并且一定会在去寺庙之前,进行沐浴更衣,以识敬畏之心。

其实斋戒牌的意义,也不仅仅是食用素斋这么简单,而是要在佩戴斋戒牌期间,时刻提醒自己戒酒色、戒荤腥,说白了,古人对于神佛的敬畏之心,要比现代强烈得多。

而佩戴斋戒牌也有一定的时效性,一般来讲为十天左右。

木质斋戒牌多出现于明早期,不仅材质是木质,而且很大,并不用于佩戴,而是摆放或悬挂于衙门或是官邸,以起到警示作用。

到后来,明中期以及清代,斋戒牌便发展出更多的材质和样式,比如常见的长方形、椭圆形,还有海棠形、编钟形和一些特殊雕刻形状,从专属的佛家道具,也成了一种展现身份的饰品。

一般来讲,现在见到更多的是清代斋戒牌,特点为形状变小,正面斋戒两个汉字,反面则是同字满文,周边装饰五花八门,有常见的祥云纹、海水纹,还有掐丝珐琅工艺,更有甚者用红绿宝石、松石蜜蜡等镶嵌,贵气逼人。

面前盒子里的斋戒牌包浆明显是老的,即便不准确断代,说是明的应该是毫无异议的,而罗旭之所以推断洪武,也是因为其工艺风格、纹饰雕法,符合洪武时期的特点。

如果说自己推断的没错,那么这就是一个洪武时期罕见的小斋戒牌。

因为明代多为大牌,小牌难得一见,而且越是在早期,佩戴的人越是尊贵,几乎可以锁定为皇亲贵胄,当然,要说是朱元璋本人的,也是有一定的可能性,但遗憾的是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

不过无所谓,一个明洪武的小型斋戒牌,就已经可以说达到馆藏级别了。

至少在罗旭的印象中,还真没见过同样的藏品出现!

文化价值封顶!

罗旭暗笑,想不到老妈这边的祖上还能传下这种珍奇宝贝!

他毫不犹豫,直接伸手拿出了那个木牌。

也没多看,直接转身交给了二姐罗燕。

罗燕见到罗旭拿木牌露出些许纳闷的神色,毕竟里面还有不少东西,大旭怎么挑了个木头牌子?

当然,她也没多问,毕竟她习惯了听老弟的。

噗!

这时候,张雪笑了出来:“大旭,还有那么多好东西呢,你怎么拿了块破木头?”

韩丽梅、张黄河也是笑了出来。

罗旭并不在乎这些货的态度,平白无故得了这么一个至宝,美还来不及呢。

“好东西前面都拿完了,后面都差不多,拿哪个都一样,快点吧,拿完我们就走了!”

随后,陈凯又开始拿。

如罗旭所说,其实拿完木牌之后,就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

陈凯拿完,罗旭看都不看就随手抽了一件。

这时,韩蓉走近前:“儿子,把那个镜框拿着,是你姥爷活着时候戴的,妈留着!”

罗旭点点头,紧接着便拿了出来。

很快,盒子里便空了。

陈凯拿完最后一件,罗旭道:“完事了?那轮到我了,这盒子归我吧,我们拿这么多也不方便拿走。”

一听这话,陈凯立马警惕起来,端详起了这木盒。

不过他眼力在那摆着,就算把眼珠子看出来,也看不出个好坏。

“大旭,不合适吧?这箱子是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