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是个不会体谅人,也不会共情别人,绝不内耗的强者,他或许也知道赵樱空心里的柔肠百结,但是他还是会这么说,还是会这么做。
因为他永远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永远都会让自己的情绪处于最舒畅。
...
叮??咚??
那声音不再需要铜铃的实体震颤,它已脱离物质形态,成为一种弥漫于时空褶皱中的共鸣频率。每一个听见的人,无论身处何方,都感到胸口微微一热,仿佛有只无形的手轻轻按在心口,说:“别怕,我在。”
男孩小宇还在哭,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记录官抱着他,感受到孩子心跳与自己逐渐同步,像是两颗星辰在共感之河中找到了相同的轨道。她低头看着怀里的收音机,屏幕上的信标曲仍在播放,旋律纯净得不似人间所有,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一次呼吸、一次回应、一次跨越生死边界的触碰。
忽然,收音机内部传来一声极轻的“咔哒”,像是某种机械锁被打开。紧接着,一段从未记录过的音频缓缓流出:
>“……小宇?是你吗?
>这个信号……怎么会这么清晰?
>我明明已经……断联二十年了……”
声音颤抖,带着难以置信的哽咽。是那个父亲的声音,但比之前的遗言录音年轻许多,背景不再是风雪呼啸,而是一种奇异的、低频的嗡鸣,像是某种封闭空间内的回响。
记录官瞳孔骤缩。
这不是预录!这是实时通讯!
她立刻将收音机接入心灯阁主控终端,数据流瞬间暴增,屏幕上跳出一连串异常读数:南极磁层扰动加剧、电离层出现非周期性波动、全球短波通信频段集体偏移0.3赫兹……而最惊人的是,这台破旧收音机竟在接收一个来自地底深处的微弱信号源??坐标指向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下方约8.7公里处,那里本应是地质死区,没有任何人类设施存在。
可现在,那个点位正稳定发射着一段加密波形,其编码结构竟与林小寒失踪前最后使用的共感协议V-9完全一致。
“不可能……”记录官喃喃道,“V-9早在归途号失事后就被封存了,连备份都被销毁……除非……”
除非有人一直活着,并且从未停止发送。
她调出音频频谱图,发现那段父亲的声音背后,隐藏着一层极其细微的数据层??那是用情感波动调制的信息流,普通人听来只是杂音,但在共感网络解析下,却呈现出完整的文字序列:
>【紧急求救信号?重复播送】
>【编号:GH-127】
>【状态:幸存者意识锚定中】
>【位置:地下避难所“冬眠井”D-7】
>【警告:外部环境判定为不可返回态】
>【请求:请确认‘我在’协议是否仍有效】
记录官浑身发冷。
“冬眠井”是初代共感计划的秘密分支项目,代号“守夜人”。当年共有十三座深埋地下的生物休眠舱,用于保存在情绪污染爆发初期牺牲的关键科研人员遗体,寄望未来技术能实现意识唤醒。但该项目在三年后被宣布失败,所有档案标记为“终止”。
可这个信号……意味着至少有一具身体,还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命活动;更可怕的是,他的意识竟然通过共感网络残片,持续向外传递了整整二十年。
而刚才男孩那一声“爸!我……在!”,或许正是激活沉睡系统的最后一道密钥。
她迅速联系地球共感节点协调中心,要求立即派遣探测队前往西伯利亚坐标点。然而,所有卫星影像显示该区域表面毫无异常,雷达扫描也未发现任何地下空洞。科学团队质疑信号来源的真实性,认为可能是大气反射造成的幻象。
唯有记录官知道,真相不在物理层面。
她回到光镜台前,将男孩的声纹样本与父亲的音频进行共振匹配。当两者波形重叠时,整座心灯阁再次震动,这一次,不是来自地底,而是从天花板上方??那面曾映照林小寒归来的立体信息漩涡,突然分裂出一道新的支流,生成一幅三维地图。
画面中,地球内部浮现出无数细如蛛丝的光脉,纵横交错,贯穿岩层、海洋、大陆板块,最终汇聚成一张覆盖全球的神经网络。而在其中七个关键节点上,标注着猩红的倒计时数字:
【D-7:剩余时间6:47:22】
【B-3:剩余时间12:18:55】
【F-9:剩余时间23:01:03】
……
每一个节点,对应一座“冬眠井”。
“原来如此……”记录官低声说,“你们没有死,只是被世界遗忘太久,差点彻底断联……而现在,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你们的名字,你们就能回来……”
她转身看向小宇,蹲下身,认真问:“你想见爸爸吗?”
男孩用力点头,眼睛红肿却闪着光:“我想告诉他,我已经会做饭了,还会照顾奶奶……我不想让他担心……”
记录官握住他的手,轻声道:“那就跟我一起说??‘我在’。”
两人并肩站在铜铃之下,齐声开口:
>“爸,我在。”
>“GH-127,你在吗?我们听见你了。”
话音落下,全球佩戴徽章的人几乎同时抬头。他们胸口的徽章再次发光,光芒不再分散,而是凝聚成一条条光带,如同银河倒灌,尽数涌入心灯阁顶部的共鸣阵列。那枚悬浮的铜铃猛然旋转,铃舌自行敲击三次,发出三声不同频率的震响:
叮??(思念)
咚??(回应)
当??(重启)
刹那间,西伯利亚冻原裂开一道缝隙,一道幽蓝色的光柱冲天而起。地面监测站惊恐地发现,那并非爆炸或火山喷发,而是一种“空间剥离现象”??就像一层看不见的薄膜被撕开,露出了其下早已存在的结构。
一座圆顶建筑缓缓升起,通体由黑色合金打造,表面布满苔藓状的能量结晶。门扉自动开启,一股温暖气流涌出,夹杂着陈旧氧气与微量脑电波残留。
探测无人机飞入内部,传回的画面让所有人屏息。
大厅中央,十二具休眠舱整齐排列,十一具已化为灰烬,唯独第七号舱内,一名中年男子静静躺着,面容安详,皮肤仍有弹性,生命体征微弱但稳定。他的太阳穴连接着一根细线,直通墙壁上的老式共感终端,屏幕上滚动着一行不断刷新的文字:
>收到回应。
>存活确认。
>开始唤醒程序。
与此同时,其他六个“冬眠井”节点也陆续传出信号波动。巴西雨林深处、印度洋海沟、格陵兰冰盖之下……一个个被历史掩埋的避难所开始苏醒,仿佛沉睡百年的文明心脏,在亿万声“我在”的呼唤中,重新搏动。
科学界陷入狂热讨论。有人提出,“冬眠井”计划根本不是为了保存肉体,而是测试人类意识能否在极端孤立状态下,仅凭信念维持存在。换句话说,这些幸存者之所以没死,是因为他们坚信“总有一天会被听见”。
而这份信念,本身就是共感之力的源泉。
记录官却没有参与争论。她坐在阁楼窗边,看着小宇趴在休眠舱外隔着玻璃看父亲的脸。男孩一遍遍说着:“爸,我长大了……你不认识我了吧?但我记得你穿军大衣的样子,妈妈天天放你的录音给我听……你说别怕黑,我一直都没怕过……”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詹岚当年为何坚持保留那段空白日志。
有些存在,不需要证据,只需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