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出身差别(1 / 2)

王谧听老僧竟然认识自己,不禁失笑道:“我还以为在北地,只有燕国朝廷之人,才知道我名字呢。”

“你们这些僧人,足不出户,却知晓天下事,真是不容易啊。”

对王谧这番语带讽刺的话,老僧不知道是没听懂,还是装糊涂,他毕恭毕敬施礼道:“贫僧悟德,见过法师。”

王谧奇道:“我是俗世之人,怎么成法师了?”

“我记得佛道称法师者,无一不是开宗立派,于宣扬佛道有大功者,我能当得哪条?”

悟德连忙道:“当得,当得。”

“法师先宣佛道于建康辩玄大会,又在长安宫廷传法,名动天下,此等功德,乃是吾等向佛之辈,所望尘莫及的。”

王谧听了,越发觉得这老僧不简单,“长安的事情,你都知道?”

悟德解释道:“吾等僧人,在各国往来无碍,尤其是符秦倡兴佛道,多有请我等去传法的,故消息往来灵通。”

王谧思忖起来,心道怪不得袁氏训练女道送人,像佛教道教这种结社组织,打探情报方面天生是一把好手,可比其他渠道方便多了。

他正思忖间,那边老白早趁着盘查僧人的机会,将寺内大略搜了个遍。

他凑到王谧耳边,说除了几间屋内有大宗金银财货外,却没有发现百姓所告女子踪迹。

王谧微微皱眉,心道固然可能人并不在此地,也不排除藏在了更隐秘的地方。

但如果没有确切指向,自己拿不到证据,总不能让人将寺庙拆了。

王谧抬头,见悟德眼中,似乎闪过了一丝慌乱之色,若有所思,便口气缓和下来,“其实我带兵入城,是缺了军饷。”

“我等收复北地,尔等却闭门不见客,未免有些不讲礼仪吧?”

悟德听王谧是为了钱来的,顿时松了口气,笑道:“法师何不早说。”

“以法师地位,予取予求,我辈小僧怎敢不从?”

“贫僧在河间颇有些名声,可帮法师说动其他寺庙,把香火钱拿出来相助。”

王谧心中更是奇怪,“我于佛道,不过是传了几场经学而已,你何必如此?”

悟德犹豫了下,似乎下定了决心,低声道:“请法师入内详谈。

王谧心道来了,便点了点头,跟着悟德往里走去。

旁边樊氏甘棠见了,便要跟着王谧进去,旁边有僧人道:“女施主请留步,本寺…………………”

悟德转过头,喝道:“咄!”

“佛法高深,不受外物所限,鸠摩罗什尚且婚娶,法师是得道之人,轮得到尔等质疑?”

彼时佛道刚兴,除了极少数教门,并不禁僧人婚娶,尤其是越有道的,被认为越有资格婚娶,高僧鸠摩罗什便前后结过两次婚。

传说其第二次娶妻的时候,很多僧人都借此非议,鸠摩罗什为了平息流言,召集了很多僧人,当众吞下了一碗针,并对众人说,只有消化这些针的人,才有资格亲近女色。

当然,从后世观点来看,这很可能是利用障眼法之类的戏法手段,但变相说明,只要是有道高僧,就可以享受一般僧人没有的特权。

这对于讲究众生平等的佛道来说,看似是个悖论,但其实并不矛盾。

佛经讲究众生皆有佛性,但悟性不同,悟性高的,到彼岸成道,便可以不受约束,但悟性低沉沦尘缘琐事的,便需要清修静养。

然而在王谧看来,这不过是阶级论的变种罢了,但方才僧人的话,却让他察觉到了些许不对。

更据他了解,这佛寺并不禁女子香客,这僧人还想通过这种手段提醒自己寺中没有女子,这不是欲盖弥彰?

悟德偷偷观察王谧,发现对方似乎没有什么异色,赶紧收敛神色,带王谧到一旁的禅房坐了,又让小沙弥烹茶上来。

王谧见状,说道:“不用了,我很忙,大师长话短说。”

悟德挤出笑容,笑呵呵道:“法师得蒙支法师传授经学,便是我佛道中人。”

“贫僧虽听闻如如法师般高门大族,几乎人人崇道,但这一样一来,雨露均沾,等于什么都不沾。”

“只怕天师道一脉,对法师的助力甚少吧?”

王谧微微皱眉,“大师想说什么?”

悟德微微凑近,“贫僧在河间,乃至冀州,都颇有人脉。”

“冀州上百佛寺,人脉之广,资财之厚,若能为法师所用,定然助力伟。”

“若贫僧一一说动,让其归于法师,该会如何?”

王谧不得不承认,这一瞬间,他是有些心动的。

但他马上醒悟,好处看着越大,越不可能白送,付出代价也越大。

他对悟德道:“我不希望做事糊里糊涂。”

“我需要大师给我个理由。”

悟德闻言,刚要说话,王谧便出声道:“有几句话,我要说在前头。”

“我的领地在青州,和冀州并无干系。”

“将来冀州主事之人,也不会是我,你要想借我攀上他的干系,那是不用想了。”

悟德呵呵道:“我其实很了解法师。”

“在我看来,法师有可能成为我佛教倡兴的关键人物。”

“若真是如此,我等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王谧笑道:“我无意沙门,你哪来的自信?”

“要是符秦燕国有高层在此,你也这般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