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4章 贺岁档(1 / 2)

《失孤》的立项批文刚拿到手,陆洋就攥着那份还带着油墨香的文件冲进了文牧业的办公室。

二十出头的文牧业正对着一摞寻亲资料发呆,抬头看见陆洋风风火火的样子,指尖还在微微发颤:“师兄,你这是?”

...

夜色如墨,昆明城的灯火在远处明灭,像无数双窥视的眼睛。林小野坐在“回声档案馆”筹建办公室里,窗外风声低语,仿佛有无数声音正从四面八方涌来,穿过山川、城市、废墟与沉默的人群,最终汇聚于此。

他盯着电脑屏幕上《审判日》的标题,迟迟没有敲下第一个字。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太多话堵在胸口??那些未曾发声的、被抹去的、被迫遗忘的名字和故事,像潮水般拍打着他的意识。他知道,这一季不再只是揭露,而是要让某些人真正面对他们所做的一切。

手机震动。是苏娅。

【公安部刚移交一批新证据。赵世坤名下三家境外信托基金的资金流向查清了,其中有两笔共四千七百万,通过离岸公司层层转手,最终流入某中央级文艺评奖委员会的“特别扶持项目”。】

林小野瞳孔一缩。

那个奖项,叫“金穗奖”。

每年颁发给“最具社会正能量的影视作品”,由中宣部指导、广电总局主办,被誉为“主旋律最高荣誉”。历届获奖影片无不歌颂奉献、牺牲、家国情怀。可现在,这份神圣背后竟藏着资本买榜的黑账?

他立刻调出近三年金穗奖名单,逐一对比落选作品与资金流向时间线。结果令人窒息:两部原本呼声极高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终审前一个月突然撤片;而最终获奖的一部抗战神剧,其制片方正是星耀传媒关联企业。

更讽刺的是,那部被撤下的纪录片《尘土之上》,讲述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边缘挣扎求学的真实生活,导演陈默因此抑郁住院,至今未再拿起摄影机。

林小野闭上眼,耳边响起陆沉舟在气象站笔记里的那句话:“他们不怕你拍得不好,怕你拍得太真。”

第二天清晨,杨晓芸带着技术团队完成了一项惊人工作??他们将“赎罪录”中的所有匿名信件进行语义分析与交叉验证,构建出一张覆盖全国影视系统的“沉默网络图谱”。图中显示,过去十五年间,至少有六十七位创作者因拒绝妥协而遭遇职业封杀,其中三十九人曾试图举报或曝光行业内幕,全部以“精神异常”“道德瑕疵”或“合同违约”为由终结职业生涯。

“这不是个别现象。”杨晓芸声音冷静,“这是一种精密的文化清洗机制。它不靠暴力,而是用资源、名誉、恐惧和社会关系的断裂,一点点把异见者逼到绝境。”

林小野点头:“所以我们不能只讲受害者的故事。我们要让人看到这个系统是怎么运作的??谁在制定规则?谁在执行压制?谁在从中获利?”

会议决定,《审判日》将以“结构性追责”为核心目标,分为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发布《金穗奖黑幕调查报告》,公开资金链路、评审内幕及被压制作品清单,并邀请法学专家论证“公共奖项商业化”是否涉嫌滥用职权与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阶段:启动“镜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十年内被禁、撤档、强制修改的影视剧本原件与拍摄素材,由独立学术机构进行内容还原与价值评估,形成《中国被湮没影像志》。

第三阶段:举行“公民听证会”,邀请受害者、知情人、法律界人士及公众代表,对涉事机构与个人提出质询,推动司法介入与制度整改。

消息尚未正式公布,压力已至。

当晚十点,基金会服务器遭到大规模DDoS攻击,官网瘫痪长达六小时。与此同时,多家主流媒体账号收到匿名警告邮件,称若报道《金穗奖》调查,将曝光其高层收受流量明星贿赂的内部交易记录。

林小野冷笑:“他们在害怕。说明我们打中了命门。”

但他也知道,敌人不会坐以待毙。

三天后,李薇来电,语气罕见地凝重:“程砚秋教授昨夜突发脑溢血,正在ICU抢救。医生说……可能是情绪剧烈波动引发的。”

林小野握紧手机:“有人对他下手了。”

“还不止。”李薇低声说,“我查了监控,事发前一晚,有个穿白大褂的男人曾进入养老院药房,登记姓名是假的。更奇怪的是,医院电子系统里那段视频,只保留了四分钟就自动覆盖了。”

这是典型的定点清除信号。

林小野当即下令暂停所有敏感材料对外披露,同时联系公安部申请对核心证人启动保护程序。他亲自驱车前往杭州,在医院守了整整两天。万幸的是,程砚秋终于苏醒,虽暂时无法言语,但用颤抖的手写下两个字:**别停。**

那一刻,林小野跪在病床前,泪水无声滑落。

他知道,有些人宁愿死,也不愿看着真相再次沉没。

一周后,《金穗奖黑幕调查报告》如期发布。

全文长达八万余字,附带百余份银行流水、邮件截图、录音证据与第三方审计报告。文章指出,自2015年起,该奖项评审委员会设立所谓“战略合作伙伴基金”,允许企业出资换取“推荐名额”,实际演变为变相买奖通道。更有甚者,部分评委长期接受特定制片方宴请、旅游招待甚至房产馈赠,形成利益同盟。

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位匿名评审委员提供的内部会议录音显示:

>“我们必须控制奖项导向。不能让那些哭穷诉苦的片子得奖,否则年轻人会觉得社会不公平,影响稳定。要多鼓励宏大叙事,激发自豪感。”

>

>“至于艺术性?那是次要的。能传播正能量才是好作品。”

报告发布当日,舆论炸裂。

微博热搜前十占据七席,“金穗奖黑幕”“主旋律买卖”“被删的电影去哪了”等话题阅读量破百亿。豆瓣网友自发整理“十大被埋葬佳作”榜单,其中《尘土之上》《灰雾》《沉默证人》等片评分高达9.8,评论区满是“求资源”“想看真实”的呼声。

高校电影社团联合发起“地下放映行动”,在全国三十多个城市秘密组织观影会。有人用投影仪在天台播放《尘土之上》,孩子们的脸映在墙上,像一场无声的抗议。

而就在风暴中心,一位名叫周正华的老导演站了出来。

他曾是金穗奖评委之一,退休前担任某电影学院副院长。他在个人公众号发表长文《我忏悔》:

>“我参与过三次‘劝退’会议。他们告诉我,有些片子‘基调太暗’‘不利于团结’,必须拿下。我当时觉得,这是规矩。现在我才明白,我把良知交给了权力。”

>

>“我不是凶手,但我为凶案鼓了掌。”

此文刷屏全网,被称为“体制内第一声自我清算”。

紧接着,又有两名前广电系统公务员实名举报:上级曾下达“负面题材配额限制”,要求年度立项中,涉及贫富差距、官民矛盾、教育医疗困境等内容不得超过百分之五。

“我们不是审查内容,是在量化压抑。”一人写道。

风浪愈演愈烈。

半个月后,中纪委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彻查文化领域评奖腐败问题。首批被约谈人员包括金穗奖组委会七名核心成员、三家大型影视集团负责人及两名退休副部级官员。

与此同时,“镜鉴计划”收到第一份重磅投稿。

来自西安的女编剧林晚秋寄来一部尘封十二年的剧本手稿??《锈钉》。故事原型是她亲身经历:2012年,她所在剧组赴山西拍摄矿难题材电视剧,期间多名村民欲向摄制组反映强拆与污染问题,却被当地政府派人拦截,甚至威胁“再说话就让你孩子上不了学”。

剧本完成后,投资方要求删除全部现实影射情节,改为“矿工兄弟情深励志剧”。她拒绝修改,剧本随即被雪藏,她本人也被列入行业黑名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