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算盘:商业帝国> 信任的试金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信任的试金石(1 / 2)

信任的试金石(第1/2页)

北欧的暴风雪像一头咆哮的巨兽,狠狠撞击着造纸厂临时搭建的工棚。棚内,年仅二十八岁的项目经理赵磊双手颤抖地握着卫星电话,声音几乎被风雪的嘶吼淹没:“颜总......全线瘫痪......所有的模块同时失联......“

电话那头是北京凌晨三点的仓库,颜旭披着外套站在大屏幕前,画面里是赵磊冻得发紫的脸。背景中,瑞典客户代表正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怒吼声隐约可闻。

“客户说......48小时解决不了,就要终止合作......还要索赔......“赵磊的声音带着哭腔,“这是我们第一个海外大单,我......“

“小赵。“颜旭的声音异常平静,仿佛在讨论明天的天气,“忘记抱怨,忘记追究责任。现在,我只需要你们做一件事。“

他微微前倾,目光透过屏幕直视年轻人的眼睛:“找到问题,解决它。我和国内的技术后援团,24小时在线,与你们一起。“

仓库里瞬间进入战时状态。

李思远第一个冲到测试台,调出北欧项目的全套技术资料。周教授戴上老花镜,仔细研究当地的气象数据。张猛则开始组装模拟测试环境,试图复现故障。

“零下三十五度,风速每秒二十米。“李思远念着数据,“这已经超出我们设计标准的极限了。“

颜旭拨通越洋视频,画面切换到风雪交加的现场:“把故障模块拆一个下来,现场解剖。“

北欧这边,赵磊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对暴怒的客户。

“安德森先生,请给我们一个机会。“他用流利的英语说,“我们将在现场进行拆解分析。“

瑞典客户经理安德森冷笑:“拆解?你们中国人就喜欢做表面文章!“

但赵磊已经拿起工具,走向最近的一个故障模块。冻僵的手指几乎握不住螺丝刀,但他咬紧牙关,开始拆卸。

视频另一端,颜旭突然说:“等等,镜头拉近,看接口处的霜。“

只见模块接口处结满了不寻常的厚霜,远比周围设备严重。

“立即检测当地湿度!“周教授突然喊道。

数据传来,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造纸厂靠近海湾,暴雪天气下的湿度竟然高达90%。

“是凝露!“李思远惊呼,“极寒环境下,高湿度空气在模块内部凝结成水,然后结冰,导致短路!“

但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

张猛在模拟环境中复现了故障,却发现即使解决了凝露问题,通信依然不稳定。

“就像有个无形的干扰源。“他困惑地说,“时好时坏。“

这时,现场一名瑞典老工程师用生硬的英语说:“我们厂里,有大型变频设备。“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过。颜旭立即下令:“检测电磁干扰频谱!“

频谱仪接上的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屏幕上显示着强烈的、规律性出现的尖峰脉冲。

“是变频器!“周教授激动地说,“大型造纸设备用的变频器,产生的电磁干扰超出了我们设计的防护等级!“

此时,距离最后通牒只剩30小时。

赵磊在视频里几乎站不稳:“颜总,要同时解决凝露和电磁干扰,需要重新设计防护方案,这根本不可能在30小时内......“

“谁说不可能?“颜旭突然打断他,“李思远,立即计算加强屏蔽所需的材料参数。张猛,设计新型密封结构。周教授,您负责验证方案。“

仓库里顿时忙碌起来。测试设备的嗡鸣声、键盘敲击声、图纸翻动声交织成一首紧张的交响曲。

五小时后,新的设计方案出炉。但更大的难题出现了——所需的特种屏蔽材料,国内库存不足。

“我知道哪里有。“一直沉默的采购主管突然站起来,“深圳有家供应商,我这就去调货。“

“等等。“颜旭叫住他,“让财务跟你一起去,不计成本,走航空特快。“

在北欧的工棚里,赵磊和团队已经连续工作二十个小时。当看到新设计方案时,年轻的工程师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但安德森的一句话又让他们跌入谷底:“就算现在开始生产,也来不及运到了。“

视频里,颜旭却笑了:“谁说要运过去?“

他转身对国内团队说:“立即将设计方案发给我们在德国的合作工厂,让他们连夜生产,直接空运到瑞典。“

这个大胆的决定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使用竞争对手国家的工厂生产核心部件,这在国内商业界几乎不可想象。

“信任是相互的。“颜旭平静地说,“既然选择了开放合作,就要相信合作伙伴的专业精神。“

最后六小时,成了与时间的赛跑。德国工厂发来生产进度,空运航班已经安排好,北欧团队做好了安装准备。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就像精密的瑞士手表。

当第一批新模块运抵现场时,距离最后期限只剩三个小时。赵磊带着团队冲进风雪中,开始更换安装。

视频一直保持着连接,颜旭和国内团队默默注视着现场的每一个动作。没有人说话,但每个人的心都悬在嗓子眼。

最后一个模块安装完成时,赵磊颤抖着手按下启动键。一秒钟,两秒钟......突然,所有指示灯同时亮起,监控屏幕上数据开始流动。

“成功了!“北欧现场爆发出欢呼。

安德森不可置信地看着恢复正常的生产线,良久,他走向赵磊,郑重地伸出手:“我为我之前的无礼道歉。你们证明了,中国工程师值得信赖。“

回传的视频画面里,赵磊终于忍不住哭了。

这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在极寒的北欧,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颜旭关闭视频,转身面对国内团队。每个人眼中都闪着泪光,但这一次,不是因为恐惧或委屈,而是因为骄傲。

“看见了吗?“颜旭轻声说,“这就是信任的力量。“窗外,北京的晨光初现。在这个不眠之夜,他们不仅挽救了一个项目,更淬炼出了一支真正能够打硬仗的团队。

信任这块试金石,在熔炉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北京仓库的指挥中心仿佛变成了战时司令部。白板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故障分析逻辑树,十几个显示屏同时闪烁着数据流,泡面盒和咖啡杯散落一地。颜旭已经连续三十个小时没有合眼,衬衫领口松开着,眼睛里布满血丝。

“第三个可疑点了。“李思远的声音沙哑,“电源管理芯片在零下四十度时,输出电压波动超过阈值。“

张猛立即调出该芯片的数据表:“但官方参数显示它的工作温度下限是零下五十五度。“

“实验室参数和现场工况是两码事。“周教授指着频谱分析仪上的异常波形,“看这个高频噪声,在极端低温下被放大了。“

北欧现场传来更糟的消息。

赵磊在视频里声音发抖:“客户给了最后24小时,否则就要启动索赔程序。他们的CEO正在从斯德哥尔摩赶过来。“

画面背景里,瑞典工程师们抱着手臂站在一旁,脸上写满不信任。其中一个金发工程师用英语大声说:“早就说过应该用德国产品。“

颜旭深吸一口气:“把故障模块的完整日志传过来,要原始数据。“

当几个G的日志数据开始传输时,技术团队发出了哀嚎——这简直是大海捞针。

“分工作业。“颜旭立即部署,“李思远带人分析电源轨迹,张猛团队负责信号完整性,周教授盯着时钟和同步信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