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吕子乔穿越成三国吕布> 颁布《招贤馆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颁布《招贤馆令》(2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下邳城内,原本设立的招贤馆驿,瞬间人满为患!来自徐州本地、青州、豫州、乃至更远地方的各色人等,怀揣着梦想、技艺和一纸文书,蜂拥而至。馆驿之内,每日人声鼎沸,操着各地口音的人们相互交流,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审视。

州牧府旁特设的“面试阁”,更是成了下邳城一景。每日,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在此进出。有身着洗得发白的儒袍,侃侃而谈治国方略的寒门士子;有身着短打,带着自制工具或图纸,演示奇巧机关的工匠;有面色黝黑,对农田水利如数家珍的老农;甚至还有背着药箱,言谈间对伤寒杂症颇有见解的游方郎中……

陈宫作为主要面试官之一,忙得脚不沾地,起初他对这种“来者不拒”的方式颇有微词,担心良莠不齐,耗费钱粮。但很快,他便被这种全新的人才选拔模式所带来的惊喜所震撼。主公此法,虽看似粗放,却如同广撒网,总能捞到真金!昨日那精于案牍计算的寒门子弟,若按察举,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今日却能充实府库;前日那善于驯马养马的边地胡人,竟能一眼看出我军战马养护的弊端……此等人才,若非主公此法,何以得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颁布《招贤馆令》(第2/2页)

张辽、高顺也时常被拉来面试一些自称勇武或懂兵法的人。高顺性格严谨,对前来投军的壮士考核极为严格,但也确实从中挑选出了几个好苗子,补充进了“修罗营”。张辽则更看重胆识和机变,他面试时,往往不按常理出牌,甚至亲自下场切磋,倒也发现了几个可造之才。

而吕布本人,也并非只是挂名。他每隔几日,便会亲临面试阁,尤其关注那些有特殊技能或提出新奇想法的人。

这一日,他便遇到了一位特殊的人物。来人年约三旬,面容枯槁,衣衫褴褛,自称来自青州,名叫马钧(注:历史上马钧是曹魏时期人物,此处为剧情需要适当调整时间线)。他口吃得厉害,说话结结巴巴,在陈宫面前紧张得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被负责初筛的吏员判定为“不堪用”,准备打发些路费让其离开。

恰逢吕布巡视至此,见此人虽衣衫破旧,但一双手指节粗大,布满了老茧和细小的伤口,眼神在看向桌上的笔墨纸砚时,却流露出一种异样的专注和灵光。吕布心中一动,挥手让吏员退下,亲自坐到了马钧面前。

“莫急,慢慢说。你会什么?”吕布语气平和,没有丝毫居高临下。

马钧看到吕布,更是紧张,脸憋得通红,半天才憋出一句:“草……草民……会……会做……东……东西……”

他越急越说不清,索性不再言语,而是从怀中掏出一个用木头和麻线简陋捆扎的小模型,那似乎是一个织机的简化结构。他笨拙地比划着,演示着如何通过几个巧妙的连杆和踏板,让织机的效率似乎能提升不少。

旁边的吏员面露不屑,觉得这简陋玩意儿不值一提。陈宫也微微摇头,觉得此人才具或许有,但沟通如此困难,难堪大用。

然而,吕子乔的眼中却猛地爆发出惊喜的光芒!他来自现代,虽然不懂具体机械原理,但他能看出这个简陋模型背后蕴含的巧妙构思和改良精神!这绝对是个人才!一个被口吃埋没的发明家!马钧?!难道是历史上那个巧思绝伦、改进织绫机、造指南车、翻水车的天才发明家马钧?我的天!捡到宝了!口吃算什么?哥要的是他的脑子,他的手!

“好!很好!”吕布猛地一拍桌子,吓了马钧一跳。他站起身,走到马钧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差点把瘦弱的马钧拍散架,“你这个东西,很有想法!跟我去制造总局,‘器械司’正需要你这样的巧思之人!不要怕说不好,会用你的手做出来就行!”

他直接对陈宫道:“公台,记下,任命马钧为制造总局器械司副匠师,享百石俸禄!专门负责研究改良各类器械!一应所需,尽力满足!”

马钧惊呆了,他因为口吃,从小到大受尽嘲笑和白眼,空有一身技艺却无人认可,只能四处流浪。他从未想过,这位名震天下的温侯,竟然会因为一个简陋的模型,如此看重他,给予他如此重要的职位和尊重!

巨大的激动和感激冲击着他,他嘴唇哆嗦着,眼泪涌了出来,猛地跪倒在地,重重磕头,却因为情绪激动,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吕布亲手将他扶起,温和道:“在我这里,只看才能,不问其他。好好干,让我看看你还能做出多少巧夺天工的东西!”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在场所有人。陈宫看着激动不已的马钧,再看向目光深邃的主公,心中豁然开朗。明白了!主公求的,不是夸夸其谈的辩士,而是真正能做事、能创新的实干之才!马钧之才,在于手,而非口!主公识人之明,用人之魄,宫……叹服!

类似马钧这样的例子,并非孤例。《招贤馆令》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不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铁屑”。徐州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人们口耳相传,在徐州,有一位不看门第、不重虚名、唯才是举的明主,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能得到重用和尊重!

大量的新鲜血液开始注入徐州的军政体系和各技术部门,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技艺、新的活力。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徐州,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东汉末年的版图上强势崛起!

❷  𝟞  ❷  𝚇  𝙎 .  𝐶o  𝕄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