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摆摊的尽头是……(1 / 2)

第35章摆摊的尽头是……(第1/2页)

当回到玛格丽塔家时,电视里正播放着苏联版的《猫和老鼠》,《兔子,等着瞧!》。

奥丽娅陪玛丽莎看得入神,直到吉米和玛格丽塔手中沉甸甸的塑料袋发出窸窣声响,她才转过头,双眸一下子亮了起来。

她礼貌地跟玛格丽塔道了别,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吉米,直奔第三建筑大街。

街边的行人、公交车上的乘客、小区里的住户,但凡看到两人手上来自小白桦商店的塑料袋,眼里无不充满羡慕或嫉妒,奥丽娅在这一路的注视下,走路都带风,整个人轻飘飘的。

特鲁索娃笑着把她们迎进门,随手翻看起吉米买回来的“战利品”。

“好久没见过这种袋子了。”

她摩挲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仿佛摸的是什么珍贵面料,脸上流露出一抹怀念之色。

“咦?”

奥丽娅从袋子中翻到一捆捆色彩鲜艳的塑料圈,“哥,你干嘛买这么多圈?”

吉米直截了当道:“这些是摆摊用的。”

“摆摊?”

奥丽娅和特鲁索娃互看一眼,满是疑惑。

吉米并没有过多地解释,而是在客厅里清出一块不大不小的空地,把买来的罐头、玩具、卫生纸,乃至烟酒,按照价格高低,一排一排地摆放在地上,然后递给她们几个塑料圈。

“你们看好了啊,站在这条线的后面。”

吉米站在两米开外的位置,“用这个圈去套前面这些东西,套中什么,就可以拿走什么。”

两人一开始非常迷茫,但试着扔了几个圈后,渐渐地投入到游戏当中。

尤其是当奥丽娅意外地套中了一罐价格不菲的蔬菜罐头时,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惊呼。

特鲁索娃也被女儿激动的情绪所感染,专注地瞄着高价值的东西扔去,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看着她们的反应,吉米笑了笑。

“这个叫‘套圈’。”

“公园、街道,甚至是冬宫的广场,哪里人多我们就去哪儿摆,十戈比一个圈,一卢布的话,买十送一,你们觉得这生意有没有搞头?”

“这听上去挺不错啊。”

特鲁索娃先是一喜,但很快露出担忧的神色,“就这样去摆摊,警察肯定不会放任不管的,到时候被抓一个现行,又判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

整个人顿时慌乱了起来,“不行!绝对不行!我不能再让你冒这个险!”

“萨沙姑妈,时代不同了。”

吉米自然不会打无把握之仗。

早在1986年11月,苏联就颁布了《个体劳动法》,允许个体户的存在。

若非自己身上背着案底,想申请营业许可证也通不过政审,否则何必考什么列宁格勒大学的预科,还要想办法搭上康斯莫尔的线呢?

“真……真是这样吗?”

听了一通解释后,特鲁索娃仍是不放心。

“那还有假,报纸上都登了,我在监狱的图书馆里亲眼看到的。”

吉米言辞凿凿道:“今年5月份生效,估计很多地方已经有人申请个体劳动许可证了。”

奥丽娅歪着脑袋问:“可是哥,你已经考上了预科,为什么还要干这个呢?”

吉米笑盈盈道:“这不是我给自己准备的,而是给萨沙姑妈的。”

“我?”

特鲁索娃顿时傻眼。

“您卖格瓦斯实在是太辛苦了。”

“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关键挣来的钱还不是您自己的。”

吉米说套圈这个营生不一样。

相对轻松不说,单是在物资紧缺且娱乐匮乏的苏联,这门生意绝对火爆。

而且所获的盈利都是自己的,顶多年收入超过840卢布的部分,需要缴一点点税而已。

“我就不用了吧。”

特鲁索娃摇了摇头,“卖格瓦斯虽然辛苦了点,但好歹也是份固定工作。”

吉米没有继续争辩,心里清楚姑妈舍不得砸掉这个铁饭碗,尽管只是个临时工的饭碗。

想要扭转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唯有卢布最有说服力。

“萨沙姑妈,要不这样,晚上我带您和奥丽娅去塔夫里切斯基花园那边试试看?”

他话里透着一股自信,“就摆一会儿,看看结果到底怎么样。”

………………

塔夫里切斯基花园是列宁格勒市历史悠久的公园之一,建于18世纪末的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等名著里都曾提及过这个花园。

此时,拥挤的广场里,人声鼎沸。

大爷大妈聚在一起,伴随着《喀秋莎》的旋律,跳着苏联版的“广场舞”。

不少少男少女沿着花径散步约会,迎面向他们跑来的孩子们,结伴嬉闹,相互追逐。

忽然间,小盆友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被摆在不远处的罐头、玩具、肥皂等东西所吸引。

“哇,是金刚芭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章摆摊的尽头是……(第2/2页)

“妈妈,我要小汽车,我要小汽车!”

很快地,孩子的父母长辈们也围了上来,全都站在特鲁索娃用晾衣杆拦出的起点。

“套圈啦套圈啦,我们的游戏是用圈套中什么,就可以拿走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