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操?这玩意不赖啊!”说着,南瓜笑呵呵伸手摸去。
咵嚓——
触及木马的一瞬间,整套模型直接垮了。
尤其是车轮、马腿一类的支撑部分,就跟返了潮的曲奇饼干似的,碎的相当彻底。
南瓜瞬间一愣,慌忙看向我说:“川哥,我……我不是故意的……我都没使劲儿……”
噗嗤一声,我直接笑了。
看南瓜那表情就知道,他以为这个东西很值钱,弄坏了就等于损失一大笔。
所以很显然,根本不值钱。
而且就这个腐烂程度,即便是换考古队来,顶多也就是比我们多拍一张照片。
“艹!涨点出息,这玩意二百块钱都不值,你慌个毛!”
“哦,那你早说嘛,吓我一跳!”南瓜瞬间长出口气,立即就问我需不需要通风。
“当然要通风。”
说着,我抬手看了下时间,三点二十八分,便取出手台按住:“喂?郝润,没问题吧?”
间隔一秒,郝润的声音响起:“没,怎么了?”
“开锅了,你把井房的门打开固定好,让风灌进来,通通风!”
“嗯嗯,好。”
十分钟后,三个人各自冒了颗烟,我调亮头灯,取出手持测氧仪,率先踏进了西耳室。
和之前勘探的一样,西耳室面积不足四平米,挑高大概一米八左右,一套车马模型就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陶马、陶羊、陶狗、陶骆驼什么的。
这都不值钱,唯一有点价值的,是一副三角形鎏金铜马镫,放在耳室的入口处,被我装袋子里了。
北魏砖墓的耳室和墓室之间,大多没有甬道连接,入口基本也和耳室的宽度相当。
因此,当我走到入口的一刻,前室中的场景,便随之映入眼帘。
是仪仗俑群。
三米见方的地面上,规规矩矩的摆放着数十尊造型各异的北魏陶俑。
骑马俑、鼓吹俑、侍从俑、文吏俑、武士俑……除去北魏的妆容样式,个别造像在开脸和神态上,还融合了一丝犍陀罗风格,看起来颇具美感。
尽管地方不大。
尽管有的已经倒了、碎了。
可抬眼看去,却仍能有种庄严肃穆、厚重沉浑的感觉,再加上墙面墓顶,那些斑斑驳驳的彩绘壁画,使人在一恍惚间,仿佛跨越了千年的光阴,回到了那个铁马胡风、梵音流韵的时代……
哎~
可惜啊,不怎么值钱。
陶俑这个东西,如果不算兵马俑,排第一的是唐三彩,尤其是三彩加蓝。
排第二的是汉代彩陶,像前段时间,有个文侦护宝题材的电视剧,里边不就提到了汉文帝霸陵的黑色陶俑么?
那个最开始就是彩陶。
之所以变黑了,是因为西晋末年,霸陵曾经历过盗掘,也不知道那群倒斗老前辈是主动放火,还是不小心把什么东西点着了,结果就给熏黑了。
除去上述两种,排第三的才是北魏的彩绘灰陶。
但是吧,北魏陶俑的制作工艺,是以低温铅釉和釉上彩绘为主,不光釉面容易脱落,颜色也很难保存,所以咱们去博物馆看北魏陶俑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大部分都跟掉色了似的,灰不拉几的。
再加上九四年的时候,闹出了北魏陶俑造假事件,国博和故宫都吃了大亏,导致此后十数年间,北魏陶俑在拍卖市场上的行情,一直都不怎么好。
为什么?
因为造出来的假货,连他妈C14检测和X射线都查不出来,大家都不敢买了。
仔细欣赏了片刻,我收回目光,贴着边缘来到东耳室入口。
待头灯照亮这方狭小的空间,我脸上顿时一喜。
不错,冒泡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