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有何不同(2 / 2)

御座之上,康熙手持一份由勒德洪等人草拟的崇祯本纪赞稿,眉头紧锁。

“……煤山自缢,身死社稷墟,乃自取其祸,实非天命之不佑,实乃君德之有亏……”

康熙念出其中一句,声音低沉,听不出喜怒。

“皇上,”勒德洪踏前一步,朗声道:“前明之亡,在于君昏臣暗,民不聊生。我大清入关,方才救万民于水火。若不将此点于史书中明示,何以彰显我朝天命所归?何以令天下臣民归心?”

这番话句句都站在政治正确的制高点上,张英等人垂首不语,心中却是一片悲凉。

他们知道,勒德洪说的是帝王心术,而非史家之心。

康熙显然也被说动了。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史书,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巩固统治。

就在这几乎已成定局的时刻,一个清澈的声音,如玉石相击,在这压抑的空间中响起。

“皇阿玛,儿臣也读过几页前明史料,心中有个疑惑,不知当问不当问。”

众人愕然转头,只见太子承祜正从一旁的书架后走出。

【亲和光环】的效果如春风化雨,悄然缓和了殿内紧绷的对峙。

康熙看到是他,眼神不由自主地柔和了几分:“承祜,你有何疑惑?”

承祜走到殿中,先行一礼,随即抬起头,目光清亮地直视着自己的父亲:“儿臣不解,修史,究竟是为今人彰显武功,还是为后人留一明镜?”

【共情话术】,发动!

康熙一怔,勒德洪等人也愣住了。

“殿下,这有何不同吗?”勒德洪下意识地反问。

“自然不同。”承祜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若为彰显武功,那史书便成了夸功簿,后人读之,只见胜利者的骄横,不见失败者的教训。如此,史书便失了鉴往知来之用。”

他顿了顿,小小的身躯转向御座上的康熙,眼中流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孺慕与忧思,【微表情诱导】在不经意间触动着康熙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皇阿玛常教导儿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兴替二字,若只写我大清之兴,而将前明之替,简单归结于君王一人的昏聩,那后世子孙,从这面镜子里,又能照见什么呢?”

“他们只会看到,得天下易,守天下亦易,只需将一切过错都推给前人便可。如此,骄娇之气日盛,危亡之兆暗伏。这,恐怕并非皇阿玛修史的本意。”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