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之地的老百姓,可都是沾了齐王殿下的光呀,齐王殿下在这边儿开设了大量的作坊,这齐鲁这个老百姓,每家每户,至少会派一个人到作坊里做工,每年可不少赚呢。”
另一桌儿的商人接着说道:“这齐鲁之地,前往秦洲的老百姓,也不少,而且,是跟着齐王最早的一批,这些年,基本上都发财了。
多余的钱两,就送回家中,这边的老百姓,能没钱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都是非常激烈。
这些商人,走过南,闯过北,对于各地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对比之下,还真就是齐鲁之地的老百姓,过得最滋润。
此时在场的都是商人,说话也就比较放肆,一名商人粗着嗓子说道:“齐鲁之地的老百姓,真是有福气呀,齐王殿下手底下的产业本来就多,对于寻常老百姓,向来宽待。
不像有的地方,疯狂的搜刮民脂民膏,那日子啊,没法过呀。”
众人也都是纷纷点头。
虽然大家都不说破,但所有人却都理解,那就是各个藩王引起的弊端。
别的藩王,多多少少对当地的老百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即便是老百姓趁着大明王朝这几年蓬勃发展,积攒了一些家底儿,但架不住需要供养藩王啊。
直接点儿的藩王,就是敞开了搜刮民脂民膏,当地的老百姓还敢怒不敢言,他们敢绑一些小吏入京,但谁敢绑藩王啊?!
藩王在这个时期的权力,是极大的。
别说寻常老百姓,即便是看不过去的官员,处理不好,搞不好仕途可就毁了,甚至有可能人头落地。
这手段隐蔽一点的藩王,也会垄断各种生意,把市场上的资源掠夺一空。
几年下来,藩王府的田产越来越多,很多老百姓的田产越来越少。
有的人,甚至变卖家产,背井离乡。
甚至有的人因为杂七杂八的赋税太重,不堪重负,直接举家逃离。
但他们逃了,当地的赋税数额,却不见得有所减少。全都瘫在原有的老百姓头上,更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甚至,还有藩王,勾结当地官员,控制当地的粮价,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
一个藩王,被分封到一个地方,可不仅仅是养活他一个人,而是养活他一大家子。
而且,手底下相关联的官员、宗室、以及养的兵马,都是藩王负责,这些人都要跟着沾光。
这重重剥削下来,老百姓多少家底儿,能顶得住这么祸害?
这得亏还是大明王朝这几年发展的不错,这要是按照之前的历史轨迹,老百姓会过得更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齐鲁之地的老百姓,顿时就凸显出来。
天南海北的商人,都是夸赞不绝,对齐王殿下极为敬佩。
太子朱标这一桌,都是面面相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