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朝廷都是非常紧张的。
太子朱标,与朱元璋和众多文武百官,反复讨论过青州城的赈灾情况,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然而,老七却硬是把几十万灾民,留在了青州城,妥善安置,让他们度过寒冬。
次年开春,灾民陆陆续续返回家乡,还有不少的灾民,选择留在了这里,安家落户。
也就是在那之后,胡惟庸的案件,才东窗事发。
回想起过往的一桩桩,一幕幕,朱标内心也是无限感慨。
看着眼前一栋栋水泥打造的建筑,恍如昨日。
在当时,灾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就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青州城看一看这里的情况,如今,终于来到这片地方,依稀还能想象当年的人山人海,灾民遍地的急迫场面。
每一天睁开眼,青州城就要喂饱几十万的灾民。
稍有闪失,就会引起滔天的动乱。
“老七果然不简单呀!”
从这里离开的时候,太子朱标也忍不住感慨说道。
他自问,如果换做自己镇守青州城,绝对做不到这种程度。
随后,又来到1栋栋6层小楼的区域。
这里是纯居民区,这些奇形怪状的建筑,他也是第1次见。
听说,在秦洲一些比较大的城池,遍地可见这种几层几层的小楼,都是用砖石水泥打造而成。
这种建筑,建设速度特别快,而且也比较结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容纳更多的人口。
当时,青州城为了应对滞留在青州城的灾民,紧急建造了大片的6层小楼。
正常来说,这些小楼都是逾越规制的,但并没有收到弹劾,就是因为朱榑凭一己之力,硬生生在青州城妥善安置了几十万灾民,没有引发任何的动乱,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所以,对于这些细枝末节,朱元璋也就不再在乎。整个朝廷,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也仅仅限于此地,大明王朝其他地方,依旧是不允许修建这种建筑的只。
即便是在应天府,也没有出现过。
只有进入齐鲁大地之后,太子见过一些类似的建筑,但也都是以作坊的形式出现,并不是居民区,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现在的居民区,已经非常完善,因为每个小区居住的人口比较多,甚至形成了小区内的小型生态。
里面有小馆子,也有卖菜的,非常便利。
太子朱标带着众人,直接在一个小馆子落座。
一人点了一碗面。
太子朱标一边吃面,一边套话,与那店老板闲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