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刘基只能感觉到东汉末年的上下之别好像比五代十国时期的上下之别要厉害得多。
五代十国时期的大头兵们个个都是刀口舔血不当人的主儿,每个人的脾气都不小,但凡成军一年以上的军队,面对一个新来的军队长官,更多的绝对不是畏惧,而是审视。
审视着丶揣测着这个长官能不能给他们带去足够的好处,能不能带领他们愉快的抢钱抢粮抢女人。
如果可以,那大家就愉快的相处。
如果不可以,军队里上上下下估计都不会怎麽鸟这个长官,长官说的话就和放屁一样,没几个人理睬。
要是这个长官还胆敢随意处决士兵丶阻碍大家获得好处……
那你要是背后中刀中箭死在了冲锋向前的战场上,可没地儿说理去。
怎一个桀骜不驯丶凶悍残忍了得!
哪像现在这群大头兵和他们的家眷们,自己一个刚刚来到军队里没有啥根基的少年公子哥儿都能给他们吓成这副德行。
就这?
自己还没立下军功,还没带着大家赚好处呢!
和那时候带兵比起来,这时候带兵可真是容易啊……
刘基不得不如此感叹。
不过这样一来,他想要和士兵们拉近关系的方法就多多了,效率也会高的多。
于是刘基自顾自的就和身边的那个大头兵开始说话,一开始还是一问一答,刘基问一句,那大头兵说一句,说得小心翼翼,生怕刘基一个不高兴给他拖出去宰了。
可渐渐的,这大头兵发现刘基说的话题意外的接地气。
问他姓甚名谁,是哪里人,家乡在什麽地方,年岁多大,家乡可还有亲朋好友,家里有几亩地丶几头牛,寻常年景一亩地能打上多少粮食,够家里人吃多久,为何成为士兵等等。
问的都是很朴素的问题,也是大头兵能回答出来的问题。
待刘基得知这名大头兵和这一圈的所有人都是东莱郡人之后,心中更是高兴。
大头兵很快就发现刘基非常友善,身上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贵人们的姿态,也没有动辄就对他们喊打喊杀,一直都笑盈盈的,也在吃着和他们一样的伙食。
没去壳丶甚至还有一些沙粒石子的稻饭,还有看上去一点也不好看的腌肉菜汤,这刘公子吃得和他们一样开心,大口大口的,还十分熟练地吐出其中的沙粒丶石子。
这真的是那位贵公子吗?
真的是刘使君的儿子吗?
为何如此接地气?
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疑惑。
可是很快,他们的疑惑就被刘基的自来熟和友善态度给渐渐消融了。
刘基主打一个随便问,谁都问,和谁都能说两句,能言善辩的多说几句,沉默内敛的少说几句,说来说去,都是接地气的话题,全都是土地丶粮食丶家乡丶亲人的话题。
于是氛围渐渐转暖,大家伙儿也没有那麽紧张丶拘束了,也敢于和刘基交谈,甚至是抬着头看着他的眼睛和他交谈。
到最后,刘基那碗饭干完之前,场面似乎已经回到了刘基凑进去之前的状态,大家又开始说说笑笑丶大口乾饭大口喝汤了。
刘基吃了一份伙食,又招呼着身边那个想添饭又不太敢去的大头兵和他一起去添饭,添完饭之后打了个招呼,扭头又进入了另一个围着吃饭的圈子,故伎重施。
一样的流程,一样的过程,一样的先拘谨丶恐慌,后放松丶愉快。
刘基仿佛是一个原本就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和这群大头兵以及他们的家眷一起坐在地上吃喝,毫无违和感。
这就让站在一边一直注视着刘基的张英与一群军官目瞪口呆。
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想像刘基这样一个出身名门的汉室宗亲贵公子居然能和这群出身卑贱的泥腿子坐在一起吃饭喝汤还拉家常!
可这个事情偏偏就发生在了他们的眼前。
张英把眼睛都给揉疼了也没能改变眼前所看到的事实,所以他不得不承认,刘基真的和那群泥腿子坐在一起吃饭了,还吃得很开心。
他添了两次饭,吃了三份伙食,在三个不同的圈子里和三群不同的大头兵友好交谈。
等他吃饱了,回到火头军处送还餐具,一眼看到目瞪口呆的张英和那群军官,顿时十分疑惑。
「你们怎麽不去吃饭?我这都吃完了,快去吃啊。」
「………………」
张英和军官们不知道该怎麽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们心中那种呼之欲出又不敢出的操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