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这麽一问,张英顿时有些尴尬,然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滚圆的大脑袋。
「之前您外出征战丶我留下整编的时候,突发奇想,便调来一支我军兵马,下令让他们和这些丹阳郡的精兵们交手看看,想要试试我军整训之后的水准。
丹阳精兵天下闻名,我想着如果我军能正面面对同样数量的丹阳兵而不落败,便已经算是训练有所成了,结果战果令我十分惊讶,我军居然大获全胜。
两百人的对战,我军士兵紧紧结阵,执行军官号令互相配合作战,而丹阳兵则多自持勇武,并无太多配合,结果就是对战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我军就获胜了,损失也很小。」
刘基顿时来了兴趣。
「那你之后可有安排更多的人马互相对战看看?」
「有,我又安排了五百人互相对抗。」
张英笑道:「结果还是一样的,丹阳兵颇具声势,各有战术,也很勇猛,但是互相之间缺乏配合,只有少数相熟的士兵之间可以自发结成小型军阵互相配合。
奈何我军军阵从最开始就没有被破坏过,丹阳兵很快大部被灭,剩下来的小部分也无力回天,只能认输,两战之后,这些原本还有些骄狂的丹阳兵好像也服了。」
「这倒是好事。」
刘基很高兴,说道:「看起来,我军的训练成果还是很好的,如此对比之下,虽然丹阳精兵名扬天下,但是没有合格将帅统领的话,也发挥不出多少力量。」
「正是如此。」
张英点头道:「如今这六个营的丹阳兵归属了您,您加以战阵训练,必然使这支人马如虎添翼,更加善战,届时对抗孙策,便更有胜算了。」
「哼,对付孙策,从一开始我便有胜算。」
刘基冷笑道:「近些日子有没有听说吴郡和会稽郡发生内乱?」
「暂时没有类似的情报。」
张英摇头道:「宛陵县方面也没有什麽动静,自从孙策战败退回去之后,宛陵县方面一直保持严密守势,没有太多的动静,而且好像实行了严管,城门时刻紧锁,现在城内居民外出樵采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去,还要有士兵跟随监视,咱们的哨探很难接触到城内的人。」
刘基思虑片刻,感到有些奇怪。
「照理来说,孙策大败之后,吴郡和会稽郡不会什麽都不发生,那些被孙策的威势恐吓住的人只是恐惧他,并非是臣服于他,一旦他被打败,这种恐惧削弱之后,必然会有人奋起反抗,现在怎麽会没有消息呢?」
张英想了想,觉得刘基说的的确有道理。
「那麽,会不会是孙策封锁消息,刻意不让消息传扬出去?所以才没有人知道?」
「那麽惨的败仗,死了那麽多人,被抓了那麽多人,怎麽会不为人所知?」
刘基摇头道:「我倒是不这麽看,我倒是怀疑孙策是不是已经不在宛陵县了,说不定他已经回到了后方亲自坐镇,所以才让地方上的那些人不敢轻举妄动。」
「他不在?」
张英惊讶道:「可是宛陵县的驻军还在,孙策的帅旗也在。」
「那可不一定能代表他这个人还在。」
刘基思考了一会儿,缓缓道:「可尽管如此,惨败也是事实,孙策威望下降也一定是事实,他的名头已经没有之前那麽好用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再等等,应该快了,应该快有消息传来了,在消息传来之前,咱们先继续整顿兵马吧,反正宛陵县,我一定要拿下!」
刘基决定等,并且也不是干坐着等,而是一边办事一边等。
办什麽事情呢?
任免军官。
此前一连串的战事取得了不小的战果,立下战功的军官丶士兵也很多,现在军队又扩编了六个营,等于新建立了一个军还要多,那麽多的军官职位,肯定是需要提拔人来做的。
首先别的不用说,这个新建立起来的军的统领大将自然就是为刘基立下战功的太史慈。
刘基正式上表,拜太史慈为威烈中郎将,令他统领新编的这个军,就此成为刘基麾下仅有的三个重要的中郎将之一。
太史慈最开始还有点诚惶诚恐,面对老同事张英和李彬的时候,还很是客气,觉得是不是要多做一些退让丶展现一下自己的风度。
但他没有料到的是,不单单李彬对他很友好,张英也对他很友好,甚至那些他根本就不认识的军司马丶校尉丶营司马们,也有很多人都对他很友好。
他都有点懵了。
难道之前我的人缘那麽好的吗?
当然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