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是孙辅没有预料到的,或者说他也没有那个心思深入了解这群泥腿子到底在想什麽。
他只需要这些泥腿子卖命,却并未料到这群泥腿子给他喂得有点太饱了,现在懒洋洋的不想动。
所以战局就僵持住了。
陆氏是没有多馀的力量打突破,孙氏则是空有人数优势而大家都在消极怠工,谁也打破不了这奇怪的平衡。
孙辅知道刘基的军队就在前头,如果不能尽快消灭掉陆氏,极有可能让他们苟活到战后,他不愿意,所以拼命督促士兵勇敢作战丶奋力向前。
就是效果不好。
孙辅着急的不要不要的。
陆议其实也着急的不要不要的。
两千新建立的家族武装在这段时间的作战中已经折损超过一半,剩下的精锐也折损超过三分之二,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剩下各族的旁支庶出男丁和庶出青壮女子都给安排进武装之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孙辅打得艰难,他守的更加艰难,若非他巧妙利用地形优势和高度优势对孙氏大军发起阻击,斩获甚多,也根本坚持不到现在。
眼下粮食虽然不缺,军械却越发的匮乏,尤其是箭矢,每日的消耗量都很大,虽然族中工匠还能勉强建造一些来补充,但原材料快要用完,后继无力了。
所以陆议着急,真的很着急,着急的连续好几个晚上睡不好,生怕自己撑不到刘基带兵赶来就要全族覆灭。
他现在最期待的就是刘基得知自己愿意满足他的要求之后可以尽快发兵来吴县救下自己。
是的,陆议愿意满足刘基提出的要求。
整个吴县十三士族的所有族产的七成,都可以交割给他,只要他愿意率领军队来拯救他们的性命,这些族产全都是身外之物,全都可以给他!
数日前,刘基占领毗陵县之后,陆远就把陆议交给他的两个精英武士派了回来。
他们趁夜穿越了损失的军事封锁区,靠着对道路的熟悉,摸进了陆氏族地的二层防御圈子里,找到了陆议。
他们转达了陆远交代给他们的话语,讲述了刘基的要求和目前刘基大军的进展。
于是陆议得知刘基率军攻破了曲阿县城与毗陵县城,打败了程普的大军,杀死了程普和他的儿子程咨,正在高歌猛进,吴郡的孙氏大军绝不是他的对手。
但是刘基有一个要求。
陆议提出的五成族产的酬劳他觉得不够,他要七成。
陆议骤然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讶,没想到刘基居然在这麽危险的时候勒索他们,但是很快他就恢复了冷静,冷静的思考起了这个问题。
族产重要,还是命重要?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质疑。
权衡利之后,陆议决定答应,于是召集了十三士族目前所有的首脑,就这件事情与他们商议。
一阵吵闹之后,陆议用「人死了族产没有意义」这个事实说服了十个士族的首脑,剩下两个士族首脑虽然万般的不愿意,却也拗不过大家的意愿。
于是这个事情就被敲定,并且火速被送出,顺利离开了吴县,在刘基率军抵达无锡县北十里处安营扎寨的时候,被送到了刘基的手上。
看着陆议亲手写的信件,看着陆远根本按耐不住的狂喜表情,刘基终于笑了出来。
「这不就很好吗?只有看得清时局的人才能活得长久,看不清时局的人早晚会被丢弃掉,陆伯言虽然年轻,但是这点魄力倒是真的不错。」
刘基其实也挺欣赏陆议的,或者说整个孙吴阵营里,陆议和他的儿子陆抗是刘基最欣赏的两个人。
这父子两代名将甭管是出于自身考虑还是真的忠君体国,硬是给孙吴政权续了一口大的,要说打,他们是真的能打。
可惜就是身上地域色彩太过浓厚,宗族意识太过强烈,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超脱于孙吴政权这一亩三分地,未能将他们的才华放到更大的舞台上去施展,这实在是非常可惜。
所以当刘基得知在这场吴郡士族大灾变之中陆议没死,不仅活得好好儿的,甚至还成为了唯一能和孙氏大军过过招的首脑级人物,这让刘基很是高兴。
现在陆议更是愿意放弃七成族产换取他的救援,这份魄力就颇有名帅的风采O
既然如此,他就很想把陆议纳入麾下,让他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柄利刃。
陆远终于得到了刘基的确切许诺,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长长的松了口气。
他算是不辱使命了。
而刘基也非常坦然,既然得到了好处,就要办事,不能拿了好处不办事,那会让名声变臭的。
于是他开始挥军猛攻无锡县城。
PS:差不多更了两万字了,不算少了吧?求个首订和月票,不过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