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安皇后张嫣,自天启皇帝朱由校早逝后,便一直深居慈宁宫,极少参与宫廷事务。或许是因早年与魏忠贤、客氏等太监集团周旋时,见惯了阴谋诡计与血腥争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她的宫中仅留几名贴心宫女侍奉,不见半个太监身影——在她看来,太监群体多是趋炎附势之辈,远不如宫女来得可靠。
平日里,这位年轻守寡的皇后并无甚消遣,既不热衷于珠宝首饰,也不喜欢参与后宫的宴饮游乐,唯有在庭院中栽花养草、修剪盆景,以此修身养性,排遣孤寂。她将对天启皇帝的思念,对大明江山的担忧,都融入到一草一木之中,日子过得清淡却也自在,倒有几分与世无争的淡然。
朱慈烺抵达慈宁宫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庭院中的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张嫣正站在花架下,手把手教贴身宫女彩铃修剪一盆迎春盆景。那盆景枝干虬曲,长势旺盛,却也有些杂乱,需精心修整才能成型。
“彩铃你看,修剪盆景就像育人一样,得有耐心,更得有决断。若是不及时修剪多余的枝桠,它就会长得杂乱无章,成不了规整的模样;想要它顺着你心里的想法成型,该剪的就要狠下心剪,不能手软,该留的也要细心护着,给它足够的养分与空间……”张嫣说话时语气轻柔,如同春日里的微风,指尖捏着一把小巧的银质剪子,小心翼翼地修整着枝条,每一次下剪都精准无比,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话音未落,她无意间抬头,目光穿过庭院的月亮门,便见朱慈烺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快步走进了宫门。刹那间,张嫣精致的脸上褪去了往日的淡然,涌起满满的欣喜,眼中仿佛有星光闪烁。她急忙放下手中的剪子,甚至来不及擦拭指尖沾染的泥土,便快步迎了上去,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今天一早喜鹊就在枝头叫个不停,我还纳闷是什么好事,原来是有贵客来!皇儿什么时候回宫的?这些日子,皇伯母可把你盼坏了!”
不等朱慈烺开口回应,张嫣便伸出双臂,将他轻轻抱了起来,还像对待亲生孩子一般,抱着他在原地轻轻转了一圈,才不舍地将他放下——自天启皇帝去世后,她便再也没有过这般亲昵的举动,朱慈烺的出现,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朱慈烺站稳后,立刻躬身行礼,动作标准又带着几分孩子气的认真:“皇伯母近来身体可好?儿臣慈烺,给您请安了!”
“快别多礼,跟皇伯母不用这么见外。”张嫣笑着扶住他的胳膊,指尖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拉着他往寝宫方向走,语气中满是关切,“之前听说你要出城去打建奴,皇伯母天天都提着心,生怕你年纪小,应付不来那些凶悍的蛮夷,有个闪失可怎么办?后来听你母后说,东宫卫队大胜建奴,不仅斩杀了数万敌军,还生擒了他们的额驸扬古利,皇伯母这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听说你父皇得知消息后,高兴得一整晚都没睡着,还特意去佛堂烧了香呢!”
她一边走,一边满眼欣慰地看着朱慈烺,目光如同看着自家最优秀的孩子:“依皇伯母看,你呀,说不定会成为大明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太子。如今你年纪轻轻就能带兵打仗,还能打胜仗,这份胆识与能力,连当年的永乐大帝都未必比得上。将来若是你能拿到兵权,平定流寇、斩杀建奴,立下不世之功,定能名扬千古,让后世子孙都记得你的功绩,把你当成大明的救星!”
进了寝宫,张嫣亲自为朱慈烺倒了一杯清甜的糖水——那是她特意让人用冰糖和雪梨熬制的,既能解渴,又能润肺。她又从床边的食盒里取出一碟精致的桂花糕,轻轻推到朱慈烺面前,笑着说:“快尝尝,这是御膳房今天新做的,你小时候就爱吃这个,每次来慈宁宫,都要吃好几块才肯走。我特意让他们留了一碟,想着你回来或许会想吃。”
朱慈烺确实有些饿了,从早上到现在,他只在乾清宫喝了一杯茶,早已饥肠辘辘。他拿起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甜糯的口感瞬间在舌尖化开,带着浓郁的桂花香气,还是记忆中的味道。他笑着说:“谢皇伯母,这糕点真甜,甜到心里去了,都快赶上皇伯母的嘴甜了!”
张嫣被他逗得笑出声,眼角的细纹都染上了暖意,如同春日里融化的冰雪:“你这孩子,嘴还是这么甜,跟你父皇小时候一模一样。不过依皇伯母看,糕点该和你的嘴一样甜才对,这样吃起来才开心。”
笑过之后,她的神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语气也郑重了几分,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皇儿,这次你得胜凯旋,固然是天大的好事,为大明长了志气,也让你父皇看到了希望。但你一定要多注意自身安全,不能掉以轻心。一旦你父皇把兵权交给你,朝中那些心思不正的人,不管是贪生怕死的勋贵,还是只会空谈的文官,肯定会把你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你挡了他们的财路,断了他们的念想,他们说不定会用些阴损手段害你,比如在饭菜里下毒,或者派人暗中偷袭。以后你用膳之前,一定要让太监先试毒;出门在外,也要多带护卫,凡事多留个心眼,别让人钻了空子。”
张嫣在天启朝时,曾与客氏、魏忠贤斗智斗勇多年,见惯了宫廷中的尔虞我诈与人心险恶,远比单纯善良的崇祯和周皇后更懂朝堂的复杂。她深知,天启皇帝当年看似放权给魏忠贤,实则是在利用魏忠贤打击东林党,平衡朝堂势力;魏忠贤再权势滔天,也不过是皇家的家奴,皇帝一句话便能让他万劫不复。可那些文官集团却不同,他们擅长用舆论、祖制来逼迫皇帝让步,万历皇帝、天启皇帝,便是因不愿与他们周旋,才选择深居后宫,眼不见为净。
可惜天启皇帝最终还是遭遇意外,落水后被所谓的“仙丹”折腾致死,只留下她一个孤家寡人,和一副千疮百孔的江山。她不想朱慈烺重蹈覆辙,更不想大明的希望就此破灭。
朱慈烺自然明白张嫣的担忧。明朝的皇帝本就难当:听话的往往碌碌无为,被文官集团操控;有主见的又多遭意外,万历、天启、崇祯,哪一个不是心力交瘁?即便如此,还常被文官在史书中抹黑,背负千古骂名。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一个尚未完全掌权的皇太子,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但他并不畏惧——他是穿越而来的灵魂,不仅带着系统金手指,手握超越时代的武器,更清楚历史上每个人的底细与结局。那些想害他的人,不管是勋贵还是文官,注定只会白费功夫,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多谢皇伯母提醒,儿臣记住了,会小心行事的。”朱慈烺放下手中的糕点,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今天儿臣率兵进城时,先是被成国公朱纯臣以‘未得圣上旨意’为由,拦在德胜门外,不让进城;紧接着,建奴的残余势力就杀了过来,幸好有勇卫营的黄德功、孙应元,还有神枢营的张世泽率军赶来相助,才最终大胜建奴,斩杀了不少敌人。可没想到,进城之后,儿臣又遭遇了刺客行刺,幸好儿臣反应快,才没受伤。经过锦衣卫审讯才知道,这一切都是成国公朱纯臣和抚宁侯世子朱志洲合谋策划的,他们就是想趁着儿臣刚打完仗,疲惫不堪的时候,除掉儿臣,以免儿臣清算他们的罪行。”
他无奈地笑了笑,摇了摇头:“之前那些文官还天天在朝堂上叽叽喳喳,指责儿臣行事太过狠辣,如今好不容易安静了几天,没想到勋贵又跳出来作对。儿臣知道,这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以后还会有更多人跳出来反对我、算计我,但皇伯母放心,他们的阴谋诡计,终究不会得逞,儿臣会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朱纯臣这狗东西,竟敢行刺太子!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张嫣听完,顿时怒不可遏,右手猛地拍在桌子上,桌上的糖水碗都被震得微微晃动,眼中满是怒火,“你父皇就是心太软,对文官和勋贵太过宽容,才让他们如此肆无忌惮!若是他这次不肯杀朱纯臣,你也不用手软,不用跟他讲道理——悄悄派人去做掉他便是!就算闹出事来,皇伯母拼上这条老命,也会在你父皇面前为你求情,护你周全!”
看着张嫣这般护犊子的模样,朱慈烺心中一阵温暖,仿佛有一股暖流在胸腔中流淌。他起身走到张嫣身边,伸出小巧的双手,轻轻捶打着她的肩膀,动作轻柔又带着几分讨好:“皇伯母您别气坏了身子,不值得为这种人动怒。儿臣已经让人抄了朱纯臣的家,还把他问斩了,他贪赃枉法的家产,也都充作了军饷。这次父皇也很给力,不仅没有阻拦,还直接下旨灭了朱纯臣九族,连抚宁侯朱国弼一族也受到了牵连,算是彻底清除了这两个蛀虫!”
张嫣先是一愣,显然没料到崇祯这次会如此果断,随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赞许地看着朱慈烺,眼中满是欣赏:“好!就该这么办!对付奸臣贪官,就得用雷霆手段,像洪武高皇帝那样,杀得他们闻风丧胆,再也不敢作恶!不过你父皇这次的表现,倒真是让皇伯母有些意外——看来他是真的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儿臣也没想到父皇会这么果断,或许是儿臣这次斩杀了大量建奴,打了大胜仗,让他看到了中兴大明的希望吧。”朱慈烺补充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对了,父皇还加封儿臣为威武大将军,让儿臣统领全国兵马,无论是京营、边军,还是地方驻军,都归儿臣调遣,而且允许儿臣便宜行事,不用事事向朝廷禀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