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 第130章厚赏功臣振军心,朝堂弹劾换首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厚赏功臣振军心,朝堂弹劾换首辅(2 / 2)

“什么?他们竟然是要弹劾温体仁?”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包括崇祯皇帝与温体仁自己。崇祯本以为两人是要反对加封皇太子,结果他们的矛头竟直接对准了内阁首辅温体仁;温体仁更是措手不及,他满心期待两人能帮自己对抗皇太子,却没想到,他们的炮火竟先对准了自己,而且一来就是“组合拳”,连证据都准备好了,显然是早有预谋!

王承恩不敢怠慢,连忙上前接过路振飞与黄道周手中的证据,快步呈递到崇祯面前。崇祯伸手接过奏折与附件,翻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奏折中详细列举了温体仁近年来的种种罪行:收受地方官员贿赂白银数十万两,包庇贪腐的亲信担任要职,挪用陕西、河南等地的赈灾银两修建私人宅邸,甚至暗中勾结建奴的细作,泄露朝廷的军事机密……每一条罪行都有确凿的证据,包括书信、账册、证人证言,容不得温体仁狡辩。

朱慈烺坐在龙椅上,也有些意外——他早就让锦衣卫指挥佥事李若琏将温体仁的犯罪证据收集整理好,交给了前内阁首辅周延儒,想让周延儒出面弹劾温体仁,毕竟周延儒当年就是被温体仁用奸计陷害才被迫离职,两人有旧怨,由他出面最为合适。可周延儒一直按兵不动,似乎在观望局势,没想到,黄道周与路振飞竟会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发难,而且还联合了这么多大臣,看来温体仁平日里在朝堂上得罪的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

温体仁最善于窥测圣意,见崇祯脸色铁青,手中的奏折被捏得皱巴巴的,便知道大事不妙。他再也顾不上内阁首辅的体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崇祯脚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嚎啕大哭:“陛下!冤枉啊!这都是诬陷!是他们联合起来陷害老臣!臣为官以来,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从未结党营私,更无半分贪污之举!臣一心为大明着想,为陛下分忧,怎么可能做出这等不忠不义之事?陛下若是不信,可派人详查啊!呜呜……”

他哭得撕心裂肺,声音嘶哑,中途甚至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憋死过去,还是旁边的太监及时递上一杯水,才缓过劲来。这副“委屈至极”的模样,若是不知情的人看到,恐怕真会以为他是被冤枉的。

崇祯看着自己宠信多年的内阁首辅如此狼狈,心中竟生出了几分动摇。他何尝不知道温体仁没有多少治国之才,也清楚温体仁性格狭隘、喜欢打压异己,可温体仁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善于揣摩他的心思,说话做事总能让他满意,而且对他极为“忠诚”,从未有过任何僭越之举。这些年来,崇祯在朝堂上屡屡受挫,身边能说上知心话、让他舒心的人,也只有温体仁了。

而且,一个堂堂的内阁首辅,在朝堂之上被众多大臣联名弹劾,哭得如此凄惨,若是真被诬陷,未免太过可怜。崇祯的眼神渐渐柔和下来,心中开始犹豫:要不要再给温体仁一次机会?

不少大臣见状,都在心里暗自摇头——温体仁的罪行证据确凿,皇帝却依旧心有不忍,若不是皇帝多年来的宠信与纵容,温体仁也不可能嚣张到今天这个地步。看来,在皇帝心中,私人感情还是凌驾于国家法度之上啊!

崇祯沉默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对温体仁说道:“温卿,你先不要伤心。朕知道你平日里忠心耿耿,或许这里面真有误会。若是真有人诬陷你,朕定会还你清白。在此之前,你暂且回家休息,安心等候调查结果,待事情查清之后,再回内阁任职。退下吧!”

即便证据摆在面前,崇祯依旧选择了袒护温体仁,只是让他暂时“回家休息”,而非直接罢免或下狱审讯。这样明显的“偏爱”,让朱慈烺都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父皇对温体仁的态度,未免太过特殊了,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私人关系?还是说,父皇只是想利用温体仁来平衡朝堂势力,不愿轻易失去这颗“棋子”?

温体仁听到崇祯的话,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对着崇祯连连磕头谢恩:“谢陛下体谅!谢陛下信任!微臣定当在家静候佳音,绝不给陛下添麻烦!呜呜……”

可他刚走出皇极殿的大门,脸上的悲伤与委屈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阴冷的冷笑,他在心里咬牙切齿地想:黄道周、路振飞,还有那些联名弹劾我的人,想扳倒我温体仁?你们还嫩了点!等着吧,只要陛下还信任我,用不了多久,本官就会重新回到内阁,到时候,定要让你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温体仁看来,崇祯皇帝向来不喜欢黄道周与路振飞这两位“刺头”大臣——这两人此前因多次顶撞皇帝、直言进谏,被流放了好几次,最惨的黄道周,甚至被连降五级,外放为地方小官。只要崇祯还念及旧情,信任自己,这些人的弹劾,不过是徒劳无功,根本动摇不了自己的地位。

皇极殿内,崇祯看着温体仁离去的背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并非昏庸无能,自然知道温体仁的罪行大概率是真的,可他实在不忍心将这位陪伴自己多年、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老臣彻底打入深渊。可证据摆在面前,大臣们联名弹劾,若是不处置温体仁,恐怕难以堵住悠悠众口,甚至会让朝臣们觉得自己偏袒奸臣,失去对朝廷的信任。

就在崇祯犹豫不决、朝堂陷入沉默之际,朱慈烺知道,该自己出面打破僵局了。他微微侧身,对着崇祯拱手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建奴尚未被赶出关外,流寇在中原地区肆虐,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内阁作为朝廷的中枢机构,本该承担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制定有效的策略应对危机,可如今,内阁做事效率低下,大臣们只顾着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对国事毫无建树,这样的局面,必须彻底改变!据儿臣所知,温阁老上任以来,从未提出过任何针对建奴与流寇的有效策略,反而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清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上,这样的内阁首辅,已经无法胜任其职,该让贤了!”

朱慈烺的话音刚落,吏部尚书姜峰员、刑部尚书冯英、兵部侍郎李邦华,以及黄道周、路振飞、施邦曜、孟兆祥等数十位大臣,立即上前一步,齐声说道:“殿下英明!臣等附议!温体仁无能且奸邪,已不适合继续担任内阁首辅,请陛下罢免温体仁,另择贤能之士担任内阁首辅,辅佐陛下共渡难关!”

大臣们的声音整齐而坚定,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显然是铁了心要将温体仁拉下马。

崇祯何尝不知道温体仁没有治国之才,也清楚罢免温体仁是大势所趋——若是继续偏袒温体仁,恐怕会失去更多大臣的信任,甚至可能引发朝堂动荡。他深吸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对着殿下文武百官问道:“诸位爱卿,既然温体仁不适合继续担任内阁首辅,那么,你们认为何人能够胜任这一职位,带领内阁辅佐朕应对当前的危机?”

路振飞与黄道周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默契,立即从队列中走出,躬身奏道:“陛下,臣等举荐前内阁首辅周延儒!周延儒素有贤名,当年在任期间,曾提出过不少有利于国家的政策,深受百姓与官员的爱戴。后来因遭温体仁用奸计陷害,才被迫辞去首辅之职,隐居乡里。如今温体仁无能,大明正值用人之际,陛下可再次启用周延儒,让他重掌内阁,辅佐陛下整顿朝纲、抗击外敌,共渡难关!”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