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贾宝玉的脸色,已是一片煞白。
他不是听不懂诗,恰恰相反,他太懂了。
正因为懂,他才感到了那诗中透出的、让他从骨子里感到战栗和厌恶的东西那是对权力的渴望,是对秩序的践踏,是对现有的一切温情与美好的彻底颠覆!
他看着那个依旧平静地坐在那里的贾环,只觉得他身上那件黑色的斗篷,仿佛化作了无边的黑幕,要将他所珍视的这个“女儿国”彻底吞噬。
而林黛玉,她缓缓地将那张薄薄的诗稿,放在了桌案上。
动作很轻,却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她看着贾环,那双清高孤傲的眸子里,第一次失去了焦点,只剩下翻江倒海般的震撼与茫然。
她一直以为,自己与宝玉是知己,是同类,视功名利禄如粪土。
可今天,她在这个一直被他们视作“浊物”的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她从未见过的、却让她无法反驳的、另一种极致的“风流”那是属于英雄的,属于枭雄的,属于开天辟地者的风流!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流”,狠狠地撞击着她的内心,让她坚守了十几年的世界,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终于,打破这令人窒息沉默的,是薛宝钗。
她缓缓起身,脸上已经重新挂上了那温婉得体的笑容,仿佛刚才的失态从未发生过。
她走到场中,对着众人盈盈一福,声音柔和却清晰,巧妙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了回来。
“环兄弟这首咏雪诗,气魄之雄浑,立意之高远,真乃我辈望尘莫及。一句‘欲与天公试比高’,已是少年壮志,气吞山河。我等姐妹,今日算是真正开了眼界了。”
她绝口不提最后那句最要命的“不见当年旧时奴”,只用一句“少年壮志”,便巧妙地将那露骨的野心,归结为了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言”,既肯定了诗才,又在无形中,消解了那份足以让贾府当权者心惊肉跳的杀气。
这份滴水不漏的交际手腕,当真了得!
“说得好!宝姐姐说得好!”
探春抚掌而起,她那双“俊眼修眉”里,满是毫不掩饰的激赏与兴奋,“我只爱他那句‘碾尽尘埃换旧都’!大丈夫生于世,若不能做一番事业,岂不枉来这世间一遭!环兄弟这诗,说出了我心里想说又不敢说的话!痛快!当浮一大白!”
她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女子,奈何身为女儿身,又是个庶出,空有抱负无处施展。
贾环这首诗,简直是挠到了她的痒处,让她引为知己。
史湘云也跟着嚷道:“好诗!好诗!有气派!比那些哼哼唧唧的无病呻吟强多了!就凭这首诗,今天的魁首,非环哥儿莫属!”
有了这几人的带动,场上的气氛终于重新活络了起来。
众人纷纷附和,赞叹之声不绝于耳,看向贾环的目光,也彻底从审视,变成了敬畏。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极不和谐的声音,突兀地响了起来。
“够了!”
贾宝玉猛地站起身,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对他而言是“同流合污”的氛围。
他指着贾环,那张俊美的脸因为愤怒而微微扭曲。
“诗词,乃是抒发性灵,寄托山水之物!是天地间至清至洁的雅事!岂能被你这般,沾满了禄蠹之气,充满了机心算计!什么‘换旧都’,什么‘旧时奴’,你这满脑子的功名利禄,满心的踩低捧高,简直是玷污了诗,也玷污了这片雪!”
他拂袖转身,对着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痛心疾首地说道:“我只当今日是风雅集会,不想却是一场名利之所!这里,我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你们……你们好自为之!”
说罢,他竟真的不顾众人劝阻,头也不回地踏着雪,愤然离去。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贾环看着宝玉离去的背影,脸上没有半分恼怒,反而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他站起身,对着众人拱了拱手,声音依旧温和:“宝玉哥哥天性纯良,视功名如浮云,不喜我这诗中的杀伐之气,也是人之常情。今日之会,本是小弟一时兴起,不想竟扰了哥哥的雅兴,实乃罪过。”
他这番话,既解释了宝玉的离去,又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显得大度得体,与宝玉那番“愤世嫉俗”的姿态相比,高下立判。
他又转向薛宝钗,微微欠身道:“今日风雪愈大,小弟身子骨弱,有些受不住这寒气了。诗也作了,酒也罚了,便想先行告退。还望宝姐姐和诸位姐妹见谅。”
他这退场,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
高潮已过,目的已达,再留下来,反而会落了下乘。
薛宝钗何等聪明,立刻会意。
她知道,正戏,现在才要开始。
“环兄弟说的是,这天确实冷了。你病才好,仔细身子。”
她脸上露出关切的神色,亲自送了他两步,走到一处相对避人的地方,这才压低了声音,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音量,柔声说道:“今日之事,多谢环兄弟手下留情。家兄顽劣,日后,还望兄弟多加看顾。”
她口中说的是薛蟠,眼睛里,却已带上了关于“盐引”的询问。
贾环微微一笑,如春风化雪:“姐姐言重了。令兄乃性情中人,小弟亦是心生敬佩。只是,大丈夫立于世,拳脚终是小道。若能将精力,用于经世济用之学,解决些‘燃眉之急’,岂不更好?”
他将“燃眉之急”四个字,咬得极轻,却又极清晰。
薛宝钗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她知道,自己赌对了。
她抬起那双沉静如水的眸子,定定地看着贾环:“兄弟所言极是。只是,我一个女儿家,于经世济用之学,实在愚钝。家兄……更是懵懂。不知兄弟何时有暇,可否来我梨香院,指点一二?舍妹愿以香茗一盏,亲聆教诲。”
“姐姐相邀,岂敢不从。”
贾环拱手一礼,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只是梨香院梅香扑鼻,非我这俗人可解。我那小院,虽简陋不堪,却也清净。三日之后,雪停天晴,小弟扫榻相迎。届时,再与姐姐,细论文墨。”
“好。”
薛宝钗不再多言,只一个“好”字,便定下了这场决定薛家命运的会面。
贾环再次对众人一揖,便在钱槐的搀扶下,转身踏入了茫茫风雪之中。
他那瘦小的身影,在黑色斗篷的包裹下,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雪幕的尽头。
他来时,是人人眼中上不得台面的庶子。
他去时,已是无人敢小觑的“公子无双”。
看着他离去的方向,林黛玉的目光,久久无法收回。
史湘云和探春,还在为那首诗而激动地讨论着。
而贾兰,则默默地走到了贾环方才坐过的桌案前,看着那张被众人传阅过的诗稿,那双总是沉静的眼睛里,第一次,燃起了一团火。
回到东北角的小院,一踏进门,那股彻骨的寒气便被屋里的暖意驱散。
贾环脱下斗篷,只觉得一股巨大的疲惫感袭来。
今日这一番交锋,看似云淡风轻,实则耗费了他巨大的心神。
他靠在炕上,闭上眼睛,脑海中,那淡蓝色的光幕再次浮现。
【叮!史诗级名望事件完成:“芦雪庵诗会”!】
【宿主以一首原创诗词《咏雪》,技惊四座,彻底奠定“大观园第一才子”之名!同时以阳谋智取薛蟠,与核心人物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等人建立深度关联!】
【综合评价:完美!】
【名望值:+500!】
【当前名望值:640】看着这前所未有的巨大收获,贾环的心中,却异常平静。
这,仅仅是个开始。
三日之后,与薛宝钗的会面,才是真正的考验。
他知道,宝钗绝不会轻易相信一个孩童能解决薛家的危局。
他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足以让她信服的方案。
而这个方案,绝非靠他脑中那些宏观的金融知识就能解决的。
他需要精准的情报,需要知道薛家在扬州,到底捅了多大的窟窿,得罪了哪路神仙。
他睁开眼,眸光深邃。
“系统!”
他在心中,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语气,默念道,“我要使用‘信息检索’功能。”
【叮!确认使用“信息检索”,将消耗200名望值。请宿主提出具体问题。】
贾环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在心中构建出了那个将决定薛家,乃至他自己未来命运走向的问题:“查询:本年,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整顿盐政,薛家盐引生意,具体亏空数额、被查封的原因,以及……此局背后的,所有关键人物!”
【叮!信息检索启动……正在连接世界底层数据流……权限确认:初级。目标锁定:扬州盐政。关键词:薛家、林如海。】
【检索中……数据筛选、去伪、整合……完成。】
贾环的脑海中,那淡蓝色的光幕瞬间被海量的信息洪流所覆盖,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一幅幅动态的、交织着人物关系、资金流向与官方文书的立体画卷。
他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被抽离,以上帝视角,俯瞰着千里之外那繁华与罪恶交织的扬州城。
【检索结果如下:】核心事件: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自上任以来,奉圣谕清查两淮盐课积弊。
薛家商号“丰年祥”为两淮八大盐商之一,在此次清查中,被查出三大死罪。
“阴阳盐引”:薛家商号与前任盐政官员勾结,大量违规使用“阴阳盐引”。
即一份官方核发的盐引(文书),私下复制多份,用于多次运输与贩卖私盐。
经林如海核查,薛家名下盐引,有七成以上存在一引多用之嫌。
此为欺君之罪,按律当抄家。
“盘剥盐户”:为垄断货源,薛家利用地方势力,以极低价格强行收购盐户(生产盐的民众)的原盐,并以高利贷形式控制盐场。
有三家盐场因无力偿还,被其变相吞并。
林如海已接到盐户联名血书,证据确凿。
此为鱼肉乡里,动摇国本。
𝟸 𝟞 𝟸 𝙓 s . 𝘾o 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