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那句平静,却又充满了分量的话,如同一颗投入静水深潭的石子,瞬间,打破了密室之内那微妙的平衡。
“商业边界。”
“利益分配。”
这两个词,是如此的冰冷,如此的……商业化。
它将所有温情脉脉的盟友面纱,都暂时地搁置到了一旁,只剩下最赤裸、最核心的利益博弈。
王熙凤坐在那里,看看薛宝钗,又看看贾环,第一次感到有些手足无措。
她那颗精明干练的、擅长于内宅争斗与权力倾轧的脑袋,在面对这种纯粹的、宏观的商业战略问题时,竟是有些转不过弯来。
她只能选择闭上嘴,当一个沉默的观察者。
而贾环,在听到薛宝钗这番话时,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眸子里没有半分的意外。
甚至,还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一个只知道跟在自己身后,分享红利的薛宝钗,不过是一个高级的“执行者”。
而一个,懂得主动站出来,为自己家族的利益,争取“商业边界”的薛宝钗,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可以与自己在同一个牌桌上博弈的……“合伙人”!
他喜欢,后者。
“宝姐姐,请坐。”
贾环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平静的、公式化的笑容。
他伸出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那姿态,竟真的像是在,进行一场平等的、严肃的商业谈判。
薛宝钗也没有客气,她缓缓地重新落座,那身姿,挺得笔直,那气场,竟丝毫不输于,对面那个掌控着一切的少年。
“环三弟,想必,我的来意,你已经清楚了。”
薛宝钗开门见山,声音温婉,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们薛家,一些合作了数十年的老伙计,对此颇有微词。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向我施压,要求我出面来与你商议一个解决的法子。”
她的话,说得是滴水不漏。
既点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又将压力巧妙地转移到了那些“老伙计”的身上,保全了彼此之间的体面。
“所以,姐姐的意思是?”
贾环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的意思,很简单。”
薛宝钗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她看着贾环,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我希望,‘通达行’,能主动,退出一部分,与我们薛家核心利益,产生直接冲突的领域。”
“譬如,食盐的分销。”
“再譬如,一些我们可以提供,且利润尚可的军需物资的采办,比如,军服,药材等。”
她顿了顿,补充道:“当然,作为补偿,我们薛家也愿意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比如,我们可以将‘荣国银号’中,属于我们薛家的分红,再降低半成,以弥补‘通达行’的损失。”
这是一个看似公平,也充满了诚意的提议。
她要求贾环让出部分市场,以保护薛家的传统利益。
同时,她也愿意,从金融的盘子里,吐出一部分利润作为交换。
这是这个时代,商人们最常见的解决利益冲突的方式――划定地盘,各退一步,相安无事。
王熙凤在一旁听着,觉得这个法子,甚好。
既保全了和气,又解决了问题,两全其美。
可她,却看到贾环在听完薛宝钗这番话后,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摇头的动作很轻,却又无比的坚定。
“姐姐,你的提议,我不能接受。”
贾环的声音平静,却又带着一种,近乎于冷酷的、不容置疑的决断。
贾环没有看她,他的目光始终落在薛宝钗的身上。
“姐姐,你可知道,如今的天下早已不是从前的天下了。”
他的声音,变得悠远而深邃,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来自未来的预言。
“过去,生意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官府的特许,靠的是祖辈的人脉,靠的是对某个地域,某个行业的垄断!”
“就像你们薛家的盐引。有了它,你们便可以高枕无忧,坐享其成。因为别人做不了这门生意!”
“这说明了什么?”
他的声音陡然转厉!
“这说明你那套旧有的、建立在‘垄断’与‘特权’之上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了!它已经不堪一击了!”
“今日,没有我贾环,明日,也会有张环,李环!迟早会有人用更先进,更高效的方式,来将你彻底取代!”
他看着薛宝钗,那双黑沉沉的眸子里,闪烁着一种,近乎于残忍的冷静!
“不!你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