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巧云有些手足无措,连忙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下来,看向第二张纸。
“诸位稍安勿躁!”
巧云提高嗓音:“李白公子的第二首,是一首词,名为《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上阕一出,众人眼睛一亮,大呼妙哉。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一句,直接将牛郎织女难得的相会,升华到了远超世俗情爱的高度。
这是何等推崇?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巧云继续诵读下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随着巧云最后一个字音落下,整个凝香苑,再次陷入了诡异的死寂中。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僵在原地。
每个宾客,都在反复咀嚼着那最后两句。
尤其最后那句……“又岂在朝朝暮暮”!
良久,良久。
一位年轻文人眼神迷离,喃喃自语: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朝朝暮暮……好美的词!好豁达的情!好超脱的境界!”
这年轻士子的低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终于打破了寂静。
下一刻。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猛地一拍案几,激动得浑身发抖,声音嘶哑:
“妙啊!妙绝千古!”
“以往所有七夕诗词,皆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字字句句不离凄婉哀怨,纵然感人,终落窠臼!”
“而此词……此词竟谓两情若是久长,根本不在乎是否朝朝暮暮相守!”
“这……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境界!”
“这简直是化臭腐为神奇,点铁成金啊!”
老儒生激动得手舞足蹈,几乎语无伦次:
“看似写意,实则抒发的是一种超越时空,至死不渝的慕君之念!”
“情感婉恻缠绵,令人回味无穷,其意境之高超旷达,更是令人神思飞扬,意远千古!”
“说得对!”
立即有人高声附和:“此词一出,以往所有咏叹七夕别离之苦的诗词,尽可束之高阁矣!”
“这才是七夕应有的境界!爱情的真谛,不在于朝夕相伴,而在于两心相悦,历久弥坚!”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上下两结,句句惊天动地!”
“此等语句,非有大胸襟、大情愫者不能道出!陇西李白,真神人也!”
凝香苑再次沸腾!
无论是多情的文人,还是感性的女子,都被这首词中那种超越世俗,升华永恒的爱情观,深深打动。
珠帘之后。
苏妙卿早已痴了,她反复默念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只觉得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悸动、好奇,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
这位李白公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既能写出《雨霖铃》那般极致的凄婉?
又能写出《鹊桥仙》这般超脱的旷达?
其胸中丘壑,笔底波澜,简直深不可测!
……
楼内的沸腾与喧嚣,如涟漪荡开,经久不息。
赞誉声、惊叹声、争论声、吟诵声混杂在一起,几乎要将凝香苑掀翻。
所有人反复品味着《秋夕》与那首《鹊桥仙》,心潮澎湃,难以自持。
过了好一会儿,众人的情绪稍稍回落。
巧云上前一步,再次吸引全场目光,道:
“诸位贵人、公子,第二环节所有诗词已诵读完毕。奴婢敢问诸位,本环节最佳之作,当属哪首?”
𝟸 6 𝟸 𝓍 𝒮 . 𝘾o 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