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第150章 兰陵萧氏之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0章 兰陵萧氏之女(1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而此刻,身在舆论中心的当事人李恪,再次被李世民召进了皇宫。

甘露殿。

李世民端坐于御榻之上,下首分别坐着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以及掌管天下钱粮的户部尚书戴胄。

李二指着案几上摆放着的几个土豆,沉声道:

“恪儿,曹家庄那四千多石土豆,乃是明年推广种植、惠泽万民的种子,关乎国本,不容有失!”

“朕与几位爱卿正在商议此事,你且详细说说,此物收获之后,该当如何妥善储存,来年仍可做种?”

此言一出,房玄龄、戴胄几人也都看向李恪。

土豆的产量虽然惊人,但保存是个问题。

若是烂了,或像小麦那样出牛了,就彻底废了。

“父皇所虑极是!”

李恪拱手回道:“土豆储存,确有其独特法门,儿臣这就将所知之法,禀报父皇与诸位大人。”

众人闻言,立即正襟危坐,屏息凝神倾听。

李恪清了清嗓子:

“其一,窖藏。”

“土豆畏光、畏热、畏冻,还需适当通风。”

“故而,土豆的储存之地,必须选择阴凉、干燥、通风良好之处。”

“所以最佳之法,便是……挖掘地窖!”

“挖窖?”

戴胄惊疑一声。

李恪颔首,继续道:

“地窖需深挖于地下,可使窖内温度,维持在凉爽却不至结冰的程度,窖壁需夯实,预留通风孔道。”

“土豆入库前,地窖需彻底清扫,并用生石灰泼洒消毒,以防病菌滋生。”

戴胄听得连连点头,作为户部尚书,他对仓储之事最为敏感,立刻追问:

“敢问殿下,这地窖深浅、大小,可有讲究?通风孔又当如何设置?”

“戴尚书问得好!”

李恪答道:“地窖深度,以深入地下丈余为宜,便可避暑御寒。”

“大小则视储存量而定,但不宜过大。”

“土豆堆放时,不可直接接触泥土,需铺设干爽的木板或秸秆隔潮。”

“其二,预处理。”

“刚挖出的新鲜土豆,表皮潮湿,带有泥土,不可立即入窖储存。”

“需先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开晾晒数日!”

“待表皮水分蒸发,变得干燥紧实方可!”

“此举名为‘愈伤’,可促使微小伤口愈合,大大延长储存期。”

“切记,暴晒则土豆易发绿变质,雨淋则易腐烂。”

杜如晦捻须沉吟:“愈伤……此法颇合医理。”

“看来此种粮食,如活物一般,需小心调养。”

魏征听到这里,终于开口:“殿下所言之法,听起来颇为周详。”

“然如此精细操作,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若推广至天下州县,各地条件不一,官吏能力参差,又如何能保证皆能照此办理,不致坏种误农?”

李恪微微一笑,对魏征的质疑并不意外,笑道:“魏大夫所虑极是!”

“恪建议,此番四千石土豆,不必分散各州。”

“可在长安附近,择数处条件最佳之地,由司农寺选派精干吏员,统一修建标准地窖,集中保管。”

“来年开春,再由朝廷统一调配发往各地试种。”

“如此,既可保证种子质量,亦可借此培训各地农官,使其熟练掌握储存技术,为日后积累经验。”

“至于耗费,相较于土豆未来所能产出的巨大收益,实乃九牛一毛。”

李恪这一番话,既考虑了技术可行性,又兼顾了行政操作的现实。

事实上,土豆的储存看着麻烦,其实很简单。

挖个窖,往里面一倒,保存到明年开春没问题。

李世民听得眼中异彩连连,抚掌赞道:

“好!集中保管,统一调配,培训农官!”

“恪儿思虑周全,深合朕意!就依你所言!”

𝟚  𝟔  𝟚  𝓍  s .  𝘾o  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