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扑到井边,伸手触碰冰珠。刹那间,一股庞大信息涌入脑海??无数声音交织轰鸣,有母亲临终前的低语,有抄录员被割舌前的嘶吼,有孩子在火场中呼救……还有一段极其熟悉的旋律,正是父亲常哼的小调。
她泪流满面,对着井中轻唤:“爹……我来了。”
冰珠微微震颤,男子嘴唇微动,一道极细微的声音透过银丝传导而出:
“安儿……快走……此处是局……他们在等你们……一起封进音棺……”
话音未落,四周机关骤响。穹顶闭合,四壁喷出淡金色粉末??乃是“锁声砂”,专克音律修行者,吸入者三日内丧失听觉与发声能力。
沈清梧一把将念念推开,自己却被砂雾笼罩。他闷哼一声,单膝跪地,右手迅速在地上划出一行字:
**你必须独自下去。
我拖住机关。
用初音匣唤醒他,但切记??只能带回一段声音。多取则魂裂。**
“我不走!”念念嘶喊,“我们一起上来!”
沈清梧抬头看她,目光温柔如昔。他艰难地抬起手,指了指自己喉咙,又指向她,最后比了个“说”的手势。
意思是:你才是声音的继承者。我的使命,是让你能开口。
随即,他猛然吹响口中暗藏的铜哨??那是一支用自己断骨磨制的哨子,蕴含毕生修为。哨音凄厉如裂帛,瞬间引爆墙内所有音控机关。石壁崩塌,银丝断裂,整个祭坛开始震动。
念念含泪跃入井中。借助初音匣引导,她顺着音流下沉,仿佛穿越一条由记忆构成的隧道。沿途闪过无数画面:父亲被捕那一夜,他将一块玉珏塞给同僚,低声交代“交给女儿”;他在黑暗中忍受穿颅之痛,任由银针刺入脑髓,只为保住一段关于皇室血统的秘密;他在冰棺中反复默诵《回响录》全文,哪怕神志模糊也不停歇……
最终,她抵达核心??一间水晶牢房,父亲的灵魂被囚于其中,四周环绕十二面音镜,每一面都映照出一段即将湮灭的历史。
“选一段。”一个苍老声音响起。竟是守江人现身,白衣如雾,自水中踱步而来。“你只能带走一句真言。其余,将随此地一同沉没。”
念念颤抖着问:“哪一句最重要?”
守江人叹息:“**改变未来的,往往不是最长的史书,而是最短的一句话。**”
她闭上眼,回想母亲死前最后一刻,回想沈清梧三十年的沉默,回想千千万万无名者被焚毁的呐喊。
然后,她睁开眼,指向其中一面镜子??那里面,是父亲在矿难现场发现的地下密室,墙上刻着一行血字:
>“帝王非天命,乃篡国者之后。静阁始祖,实为叛臣。”
她选择了这句话。
水晶牢房轰然碎裂,整座祭坛开始坍陷。念念抱着初音匣冲出井口,只见沈清梧倒卧血泊之中,胸口插着半截断裂的银丝,面色苍白如纸。但他嘴角微扬,右手仍保持着写字的姿势。
她扑过去,颤抖着翻开他掌心残留的炭痕:
**听见了就好。
接下来,轮到你说。**
陈十三等人奋力将二人救出。地底轰鸣不止,整座废厂塌陷成坑,吞没了所有证据。唯有那枚合璧的鸣凤珏,被念念紧紧攥在手中,烫得几乎灼伤皮肤。
三个月后,京城风云突变。一本匿名刊行的手抄本《承音录》悄然流传,开篇便是那句石破天惊的真相。民间哗然,士林震动,连几位老臣也开始联名上书,要求重审静阁旧案。
皇帝震怒缉拿作者,却发现书中每一句话都配有独特音律密码,唯有配合特制骨笛方可完整解读。而那段旋律,正是沈清梧最后一次啸音的变调。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涌现“回声井”??废弃古井深夜传出读书声,村民录下播放,竟全是已失传的县志与族谱。专家查验发现,井壁含有特殊矿物,能储存并反射特定频率的人声,疑似古代守忆使遗留的“记忆窖”。
而那个小小的山村音舍,依旧每日传出琅琅书声。春去秋来,桃树年年盛开。孩子们学会了用笛声传递暗语,用韵文记录新闻,甚至编排出一幕幕“声音戏剧”,演绎那些被遮蔽的往事。
某日黄昏,念念独自坐在院中,打开初音匣。冰珠已黯淡无光,但她知道,那句真言早已不在其中??它活在千万人的口中,化作街头巷尾的议论,化作学堂里的辩论,化作边关士兵酒后的低唱。
她轻声念道:“帝王非天命,乃篡国者之后。静阁始祖,实为叛臣。”
话音落下,风起,桃瓣纷飞如雨。
屋内传来孩子们齐声朗读《续响录》终章的声音:
>“当最后一座焚字炉熄灭,第一缕自由之声响起时,我们知道??
>沉默终会过去,
>而记忆,永不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