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不代表第七卷的内容是“过渡性质”的,恰恰相反,这卷的内容对范宁无比重要,对我也无比重要。
“致敬整个艺术史”,以及总结“全链条的音乐理论”,这是我在开书前就想写的东西,因为我看过的一些音乐文,各艺术时期的作品涉及都不全,现代作品是个盲区,而音乐理论......基础乐理是个基础线,比较专业一点的作者会提到和声学、对位法,但前沿理论,如申克分析法、音级集合理论和广义音程转换理论,提到的就比较少了。
当然我也知道,在网文中“致敬艺术史”和总结“音乐理论综述”是个很扯淡的事情,那写出来跟写论文一样的,根本就没有剧情可言,所以我为了这碟醋,只能绞尽脑汁想办法去包饺子。
这一包就直接包了快300万字,太不容易了。
一直到第七卷,可以说是图穷匕见(bushi),终于可以开始写了。
所以,为了“致敬艺术史”,给范宁找了个重临高塔需要“收集历史长河之星光”的动机,对应于“夜行漫记?其二”......为了总结“音乐理论综述”,给范宁来了场“不休之秘”大战“终末之秘”,对应于谐谑曲乐章......再加之范宁在前面那些卷的遗憾也需要弥补,被刀的读者心灵也需要安慰,所以还需“收集一些个人执念的星光”,对应于“夜行漫记?其一”......
呃,还是倒推的。
其实现实历史中,两篇“夜之歌”乐章的创作顺序,是马勒先于一、三、五乐章完成的,因为马勒在完成极度罪恶、阴暗的《第六交响曲》后,他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方式,用以缓解灵性之毒。
这一脉络与小说是一致的,所以卷首语才会将“镇魂曲”与“解毒剂”作为关键词......
以上,大概就是这一卷大纲的构思思路了。
之前在书友群中曾提到,第五卷是小说IF线中的HE结局,那么......在第六卷终结掉一种分支设想后,就让第八卷再终结掉另一种分支,导向真正的结局吧。
感谢最后几十位追读的书友一路相伴至此。
略微休息几天,就再见面。
第八卷,卷名“千人”,源自马勒同名的《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