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影视编辑器> 第216章 建宁公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6章 建宁公主(1 / 2)

公元一六七一年十月,苏宁踏入满目疮痍的紫禁城,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尘埃的混合气味。

昔日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如今多半只剩下断壁残垣,焦黑的木梁和碎裂的琉璃瓦诉说着那场炮火的残酷。

苏宁行走在瓦砾之间,身后跟着一众神情肃穆的将领。

“苏帅,”参谋长002(AI)的声音在他身侧平静地响起,与周围的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初步统计,燕京城内抵抗力量已基本肃清。但如何处置城中大量前朝官员,尤其是那些主动投降满清,并为之效力的文人士大夫,

亟待决议。部分将领请求......严惩不贷。”

苏宁的脚步在一根倾倒的盘龙柱前停下,目光扫过柱身上残存的精美雕刻,眼神冰冷。

一股难以抑制的杀意在他胸中翻涌。

他想起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想起了文字狱,想起了无数因不肯剃发易服而惨遭屠戮的仁人志士,更想起了这些士大夫们如何匍匐在异族统治下,歌功颂德,维系着这套压迫机器。

“杀了干净!”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手握成了拳,“这些软骨头的蛀虫,留着也是祸害!”

然而,他深吸了一口带着焦糊味的空气,强行将这股戾气压了下去。

苏宁清楚,杀戮固然痛快,却非治国之道。

这些士大夫阶层盘根错节,掌握着知识、地方影响力乃至一定的行政经验。

若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屠戮,不仅会引发巨大的恐慌和动荡,更可能导致北方乃至整个新占领区治理体系的真空,反而会拖累他统一全国的步伐。

“但是......不现实。”苏宁缓缓松开拳头,语气带着一丝不甘的疲惫,“清算需要证据,需要程序,更需要时间。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接着苏宁转过身,看向一直默默跟在身后,一个穿着普通灰色长衫,面容平凡无奇,眼神却深邃如渊的阿福。

这是他从空间世界带出的最高级别的AI类人机器人之一,集成了超越时代的行政管理、工程规划、社会分析等海量知识库。

“阿福。”苏宁沉声道。

“主人,阿福在。”阿福上前一步,微微躬身,声音平和而毫无波澜。

“燕京,还有这整个直隶地区,就交给你来管理了。”苏宁指着周围的废墟,语气郑重,“三天炮火,摧毁了旧时代的顽固堡垒,也几乎将过去的罪恶埋葬。现在,这里是一张白纸,我需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它恢复秩序,

恢复生机,成为我们稳固的根基。”

“是!主人。”

“迅速组织人手,清理废墟,掩埋尸体,防止瘟疫。搭建临时住所,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发放必要口粮,稳定人心。”

“组建临时的治安管理队伍,颁布简明扼要的安民告示,重申红旗军“驱除鞑虏、再造华夏、均田免赋”之纲领,严厉打击趁火打劫之徒。”

“对那些前朝官员、士绅进行初步甄别。罪大恶极、民愤极大者,公开审判,明正典刑;有能力,愿意合作,且无重大劣迹者,可暂时留用,观其后效,纳入新的行政管理体系进行考核。”

“优先修复道路、桥梁、以及关乎民生的水井、沟渠等。规划新的城市布局,统一规划五层高楼的现代化小区和商铺,不要在原样修复那些象征皇权的宫殿上浪费过多资源。在原来紫禁城的位置上修建现代化的中央朝廷办公

区,西苑附近选址修建现代化的居住小区。”

“你要记住,”苏宁盯着阿福那毫无表情的脸,“效率第一,稳定至上。用结果说话,我不看过程。遇到任何阻碍,你有权调动必要的军队配合,先斩后奏。”

“明白,主人。”阿福平静地领命,眼中数据流微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已然开始调用庞大的数据库,生成初步的重建方案。

“阿福会以最高效的方式,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并为主人下一步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好!这个副本世界是我们的了。”

将燕京这个烂摊子交给阿福,苏宁心中稍安。

他相信这个超越时代的AI有能力处理好这一切,至少比他现在手下任何一个人都更擅长这种千头万绪的行政管理和重建工作。

接着苏宁的目光随即投向了挂在指挥部墙壁上的巨幅地图。

燕京虽下,但天下未定。

“华北,必须尽快彻底掌控。”苏宁的手指划过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等地,“这些地方刚被打通,需要驻军,需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需要推行我们的政策,消化成果,将其真正转化为我们的力量。”

至于关外......他的手指在山海关外停顿了一下,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笑意。

“关外,不是最紧迫的。”他对身边的将领们说道,“让神龙岛洪安通那条老泥鳅,还有那些罗刹鬼,跟逃回去的满清铁帽子王们,先在黑山白水之间打生打死吧。他们互相消耗,正合我意。等我们稳固了关内,整合了力量,

再出关收拾残局,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当下最重要的,是巩固根本,消化胜利果实,而不是盲目扩张。

于是,在阿福默默于燕京废墟上开始描绘新蓝图的同时,苏宁麾下的红旗军主力,如同高效的齿轮,开始向华北各地铺开,并用,建立政权,推行新政。

一个以燕京为中心,以钢铁、混凝土和信念为骨架的新秩序,正在旧时代的废墟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悄然构建。

燕京易帜,赤旗高悬。

自1644年清军铁蹄踏入山海关,至如今1671年红旗军的炮火犁平紫禁城,满清入主中原,不过短短二十七年。

这二十七年,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而言,不过弹指一瞬。

尽管清廷推行剃发易服、文字狱等高压政策,试图磨灭汉人的民族记忆与气节,但文化的根脉、反抗的火种,从未真正断绝。

无数仁人志士或隐于山林,或密谋于地下,或泣血于诗文,等待着复兴的契机。

如今,这契机以最猛烈,最迅捷的方式到来了!

红旗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在短短数年间席卷中原,直捣黄龙,将看似庞然大物的清廷彻底摧毁。

这一壮举,如同在沉寂的油锅中投入了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压抑已久的民族情绪与反抗热血!

“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句在无数遗民口中默念了二十七年的话语,如今终于成为了现实。

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尤其是在那些深受清廷盘剥,心中仍存华夷之辨的底层民众和热血青年中,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响。

从河北平原到齐鲁大地,从中原腹地到江淮水乡,无数青壮年告别家人,怀着“驱除鞑虏,再造华夏”的朴素信念,向着燕京,向着红旗军控制的各大城镇汇聚。

他们中有关内饱受压迫的农民,有秘密结社的会党成员,有读过几本书,心怀理想的年轻学子,甚至还有不少看清时势,主动来投的前绿营底层士兵。

“爹,娘!苏帅打下了北京城!鞑子皇帝跑了!我要去投红旗军,给咱汉人争口气!”河北某村庄,一个青年将锄头一扔,对父母激动地喊道。

“同去同去!听说红旗军分田地,打土豪,是咱们穷苦人的队伍!”他的同伴们纷纷响应。

招兵处前,人潮涌动,群情激昂。

负责登记的军官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洋溢着振奋的笑容。

这股自发投军的热潮,其规模与热情,远超之前的任何一次。

面对这汹涌而来的民心与兵源,苏宁自然是来者不拒。

因为苏宁明白,欲定天下,非有百万雄师不可。

红旗军的规模,如同滚雪球一般急速膨胀。

然而,兵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亟需整合与训练。

此时,那些来自空间世界的AI机器人教官再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座座新兵营在燕京外围及各地迅速设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