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张恪其实对于皇权,一直以来都存有一份深深地戒心。当人治大于法治,一个人随时都有可能被以“莫须有”的名头论罪时,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不是那个倒霉的人呢?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想想都让人害怕。想要在这样的社会里,好好活着,光靠谨小慎微只怕是不够的,还是要有保护自己的实力才行。而且,在他的身后还有一大帮子族人,他们尊自己为族长,这些年来,更是无条件的全力支持着自己。因此,保护好他们,便是他不能推脱的责任。
也是因此,在知道宁王做了皇帝后,他便第一时间,让哈尼回了一趟晋州老家,提醒他们小心防范。但光靠防范,自然不是长久之计。张恪也不喜欢总是处在这种被动的境地。其实,若只是私人恩怨的话,张恪大可带着家人一走了之,远离人朝,或者远走海外、或者迁徙到北境。他本来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可没有什么“故土难离”的情结。只不过,杨豪这个家伙,实在不是什么“有德”之君,为了权位,无端擅杀有功之臣,让这种人坐在龙椅上,绝非百姓之福。这才是张恪及周勃他们反对杨豪最主要的原因。
虽然,杨豪“窃居”了帝位,让他们暂时落入了被动。不过,倒也不至于让他们就此手足无措的。毕竟,这些年来,张恪一直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的进行布局,也预先留了一些退路。只不过,他是真的不想就此退缩,一走了之的。只是,既要对付新皇帝,但也必须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人朝内部大乱,造成生灵涂炭,那罪过可就大了。这其实才是他们面对的最大的难题。
师徒俩人,对此讨论了许久,设想了许多状况,也商讨了诸多预案。但是,那些大多都只是纸上谈兵,终究目前来看,他们处于被动的境况,并没有改变,而且短时间内,也不大可能逆转这种状态。目前来说,他们更多的还是只能见招拆招。当然,一些必要的准备还是可以先做起来的。比如:囤积各种物资,尽量做好能够自给自足的准备;西南地区,倒是可以想办法发展一下,做为自己的大后方的。虽然他们来这里经营的时间不算久,但也还是树立了一定声望的,若要在这里推行一些东西,还是有条件的;此外,还可以尝试着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当然,这种事儿是必须小心行事的,毕竟过于敏感了。西南地区毕竟刚经历了天灾人祸,大乱之后需要大治,许多事情便可以此为由,小心的去推动落实。
总结来说,目前他们目前的工作重点便是:广积粮、高筑墙。另外,便是尝试去联络一下各地的“有识之士”,看看能否找到更多和他们有同样的政治立场的朋友,建立起“统一阵线”。若是能通过政治手段,扳倒杨豪,那自然是最好的。不过这个想法同样是有巨大风险的,毕竟人心难测,但最少要努力不让更多的人站到自己的对立面。这件事情,倒是门生故旧遍天下的周家显然要更有发挥作用的能力的,因此周勃目前更多的把精力投入在这上面了。只是,这种事儿必须在私底下小心翼翼的甄别、联络甚至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利益交换,处理起来还是挺麻烦的,也急不得,只能缓慢图之。为了帮老师从那些政务中解放出来,张恪便将一些具体的政务暂时接手了过来,代其行使城主之权。师徒俩知根知底,配合默契,尽力为自己积蓄着更多的底牌和力量。
另一边,王大丫带着张恪的嘱托,和刘长子星夜兼程,去往青龙城。张恪希望通过高芝调集更多的物资,为接下来西南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未雨绸缪地做好准备。虽然很多事情,之前就已经有所交待了,但高芝当时走得急,有些东西考虑得不够深,难免会有些疏漏。因此有必要让王大丫亲自去一趟青龙城。如今他们面对的可是新皇帝,此人肆意妄为、不择手段,他们是必须慎之又慎的。之前,张恪判断半年内,杨豪应该就能掌握局势,到时候应该就会对他们有所动作。因此他们必须在这半年时间里,做好应对的准备。他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但想要抗争,便要有对抗的本钱,时间如此紧迫,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这一日,连赶了几天路后,在一座破败的民房休息时,刘长子终于忍不住问道:“张恪……是不是和新皇帝有过结啊?”
王大丫讶异地看着他,问道:“你为什么会这么说?你知道什么还是听说了什么吗?”
刘长子咬了一口干粮,边嚼边摇头道:“那倒没有,不过,自从那个谁做了皇帝后,你们的一些反应和作为,便有些异常,我思来想去,便猜想你们是不是和他不对付了?现在看来,我猜对了吧?”
王大丫横了他一眼,不过倒也不是真的生气什么。刘长子的确很聪明,能看出来或是猜到这些,不算什么意外之事。想了想后,王大丫主动道:“这位新皇帝,之前还是三皇子宁王的时候,便和我们这些人有过数次恩怨纠葛了。宁王曾经想要谋夺张恪家的矿产、想通过科举弊案陷害周大人、想要强娶高芝、还曾经在薇儿尚且年幼时,便想向周家求亲。”
²⑥²xⓈ .𝑪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