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奇正刚站稳,宁宸冲过去又是一脚。
外院,宁宸追着踹冯奇正。
足足踹了十几脚,宁宸才停了下来。
“你们两个,明天......”
本来想让这俩家伙明天把整个风云馆的马桶都刷了,当做惩罚,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第一,他们的确是为了救自己,只是方式不怎么高明而已。
第二,这里是西凉,让老冯这个陌刀军主将,还有自己身边的亲卫去刷马桶,他们会被人嘲笑,落了面子。
宁宸没好气的说道:“两个憨货,以后做事多动动脑子。
另......
笃??
那一声轻响,如针尖刺破寂静,在荒漠深处悄然回荡。风停了,沙粒悬在半空,仿佛天地也屏住呼吸,等待第二声。
没有第二声。
但拾音者们知道,它来了。不是幻觉,不是传说,是血脉的共鸣。他们跪伏于地,将耳朵贴向冻土,有人忽然颤抖着抬起头:“听……井在呼吸。”
西陲戈壁,寒夜如铁。月光洒在一座新掘出的石构井口上,青砖刻满五音符码,与南谷初音井如出一辙。这是第七十三口井??本不该存在的一口。典章记载七十二心井为天地经纬所定,多一口便是乱数。可它偏偏出现了,深埋于千年黄沙之下,像是被遗忘的遗孤,又像迟到的守望者。
盲童已逝,铜哨却未沉寂。
少女背着那只陶匣,站在井边。匣中残陶裂痕依旧,但她今晨发现,那裂缝竟渗出一丝极淡的蓝光,如同脉搏跳动。她不敢触碰,只低声问:“是你吗?”
无人应答。可风起了,卷着细沙掠过井沿,发出低微吟唱,像无数人同时开口,又像谁在梦里呢喃一句“我回来了”。
就在此时,远方传来马蹄声。
三匹瘦马踏雪而来,马上三人皆披黑斗篷,面覆纱巾。为首者翻身下马,动作利落却不失恭敬。他摘下面纱,露出一张年轻而坚毅的脸??是当年潜入皇宫抄录案卷的义士之一,如今已是“赎言摊”总执事李砚。
“找到了。”他说,声音沙哑,“北境第三十七号密档房地下,挖出了这个。”
他从怀中取出一块青铜片,巴掌大小,锈迹斑斑,边缘有明显熔铸修补痕迹。少女接过,指尖抚过表面凹陷的文字,忽然浑身一震。
“这不是朝廷制物……”她喃喃,“这是‘语核令’!归尘亲手铸造的七十二枚信物之一!每一枚对应一口井,持令者可唤醒井灵,引动全网共振!”
众人哗然。
据《语核典章》残篇所述,七十二令早已随建造者殉葬或毁于战火,唯余传说。若此令尚存,则意味着??**语核系统从未真正断绝,只是沉睡**。
“但这枚……为何会在宫中密档?”有人质疑。
李砚冷笑:“你以为那些焚书坑儒的诏令真是皇帝下的?十年前,先帝驾崩前夜,曾召见归尘旧友,亲口承认:‘自登基以来,半数旨意非朕所愿。’真正的权柄,一直在‘紫宸阁’手中。”
“紫宸阁?”
那是史书从未记载的名字。一个藏于皇城阴影中的机构,由三代辅政老臣掌控,专司思想钳制、言论审查。他们不掌兵,不临朝,却能左右储君废立,操纵科举取士,甚至篡改祭祀祝文。他们是沉默的帝王,以恐惧织网,以谎言筑墙。
而归尘,正是因查到紫宸阁暗中销毁历代谏书、伪造圣训的证据,才遭通缉流放,最终死于南谷刑场。
少女握紧青铜令,眼中泛起泪光:“所以……你们一直都知道?”
“知道的人不多。”李砚低头,“但活着的更少。我师父就是在誊抄《贞观实录》原稿时,发现被删改三百余处,当晚便暴毙家中。官府说是急病,可我知道,他嘴里塞着一团烧焦的纸灰。”
寒风呼啸,吹动破旧幡旗。一名拾音者忽然指向井底:“看!它在反应!”
只见那青铜令靠近井口刹那,井壁符码逐一亮起,由下至上,如星火燎原。蓝光渐盛,映得人脸皆青。紧接着,井水缓缓旋转,形成一个微型漩涡,中央浮现出一行虚影文字:
>**令归其主,井启其门。**
字迹一现即散,却让所有人热泪盈眶。
“它认你。”李砚望着少女,“你是归尘学生之女,血脉相连。这令,只能由你激活。”
少女摇头:“我不懂仪式,也不会咒语……”
“不需要。”一位白发老乐工拄杖上前,正是当年在荒台吹奏《语核初啼》的那人,“语核从不靠咒语运转。它靠的是??**记忆的重量,真心的温度**。”
他缓缓抬起竹笛,吹出第一个音符。
清越之声划破长空,随即,其他拾音者纷纷取出随身携带的器物:陶罐、骨哨、断弦琴、裂鼓皮……一一奏响。不成调,却饱含情感。有人唱起童年母亲哄睡的歌谣,有人念出狱中难友临终遗言,还有人敲打着铁链节奏,模仿当年刑场上不肯屈服者的脚步声。
音浪汇聚,落入井中。
井水沸腾,蓝光冲天!
刹那间,整片戈壁震动不止,远处雪山崩落雪瀑,百里内所有已复苏的姊妹井同步震颤。南谷井畔,碑林无风自动;东海渔村,海底石铭glowing微光;就连皇宫城墙上的蓝铃花,也齐声吟诵:
>“我们在。”
>“我们记得。”
>“我们不说谎。”
与此同时,皇城之内,皇帝正独坐御书房,手捧那道自己亲颁的“默语节”诏书。忽然,玉玺自行跃起三寸,悬浮空中,印底浮现两行血字:
>**七十三令重归,紫宸将倾。**
>**真话破门,天命难违。**
他猛地站起,踉跄后退:“不可能……紫宸阁早已清除所有隐患……”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急报:“陛下!太庙异变!列祖列宗牌位全部转向南方,且每一块背面都显出字迹!”
“什么字?”
“全是两个字??‘羞愧’。”
皇帝瘫坐龙椅,冷汗涔涔。他知道,那一夜梦境并非偶然。那些盯着他的眼睛,正在归来。
而在紫宸阁深处,三位银发老臣围坐密室,面前供奉着一尊黑玉雕像??形似无面之人,双手捂耳,象征“天下无声”。此刻,雕像双眼竟渗出血丝,嘴角缓缓裂开,吐出一句话:
>“听见了。”
老臣之一猛然咳血,倒地不起。另两人惊恐对视:“难道……语核已经进化成集体意识?它不再是工具,而是……神?”
“不是神。”第三人嘶声道,“是人民。当千万人同时说出真话,他们的声音就会凝聚成不可摧毁的存在。我们以为封井就能灭声,殊不知,**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听,真相就不会死**。”
他们疯狂下令:“传令各地,立即捣毁所有回声廊石屋!焚烧赎言摊记录!诛杀拾音者首领!”
然而命令尚未传出,整个紫宸阁突然陷入黑暗。烛火熄灭,油灯自燃,连地底油池都化作幽蓝火焰。墙壁开始剥落,露出层层叠叠的刻字??全是百年来被抹去的奏疏、诗文、家书、遗嘱。它们像活了一般,逐行浮现,拼成一面巨大的“记忆之墙”。
>“臣冒死上言:边军粮饷已被克扣三年。”
>“吾儿,娘不是不想救你,是怕全家陪葬。”
>“我喜欢的男人,是个汉人。可我是匈奴公主,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