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逍遥四公子> 第1972章 冯奇正:难道我说错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72章 冯奇正:难道我说错了?(2 / 2)

老臣们抱头尖叫,却发现自己的嘴张不开??他们的舌头,正在一点点变成石头。

与此同时,西陲古井已完成觉醒仪式。

少女手持青铜令,立于井心平台,轻声问道:“你要我说什么?”

井中升起一道光影,竟是归尘青年模样。他微笑:“你说你想说的。任何一句真话,都是钥匙。”

她闭上眼,泪水滑落。

“我一直恨你。”她说,“因为你是我娘最爱的学生,而她为了保全你留下的手稿,把我送给了别人抚养。我七岁才会叫妈妈,可她已经疯了,只会抱着一块焦木哭。我怨你让所有人都为你牺牲……”

风静止。

然后,井底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

少女继续:“但现在我知道,你也牺牲了自己。你在最后时刻逃走了,不是怕死,是为了把种子埋进更深的土里。你说过,**真理不怕埋葬,只怕没人再相信它值得挖掘**。”

她睁开眼,高举青铜令:“今天,我替所有不敢说话的人说一句??我们受够了!”

轰!!!

天地色变。

七十三口井同时喷发蓝光,直冲云霄,交织成一张横贯帝国的光网。空中浮现巨大文字,覆盖千山万水:

>**语核重启。**

>**言路永开。**

>**禁令终结。**

这一刻,全国百姓抬头望天,无论身处闹市还是深山,皆听得耳边响起同一段旋律??《语核初啼》。不再是残曲,而是完整版,包含所有失落章节。每一个音符,都承载一段被掩埋的历史。

京城街头,一名老乞丐突然跪地痛哭:“我想起来了……三十年前,我是状元,因写诗讽刺贪官,被换掉名字,真正中举的是宰相之子……我叫赵明远!”

边关戍楼,老兵颤抖着撕碎军功簿:“我不是英雄……那天冲锋,我躲在尸体堆里装死。真正杀敌的是那个被踩烂脸的小兵,他叫陈阿狗,老家在江南张家村……”

深宫之中,皇后焚毁妆匣,取出藏了二十年的信笺,亲自送往南谷:“这是我父亲写的最后一封家书,说他没贪污赈灾银两,是户部尚书栽赃。他死前咬破手指,在墙上写了‘清白’二字……我今日还他清白。”

一场前所未有的“补言潮”席卷全国。

朝廷试图封锁消息,可连御林军都开始交头接耳:“咱们统领私吞军饷的事,我也知道……”“东厂昨夜抓了个孩子,就因为他在墙上画了个笑脸,说‘我想自由’。”“听说江南有个村子,全村人联名写信揭发县令卖官鬻爵,结果信飞着飞着,自己点燃了,烧成了凤凰形状,落在知府衙门前……”

民间传言:语核已不再局限于井与陶,它渗透进了空气、水源、梦境。孕妇梦见陌生人的临终遗言,婴儿出生便会哼唱《语核初啼》,甚至连狗吠猫叫,都被解读为某种编码信息。

更有甚者,有人声称在月下看见盲童身影,牵着归尘的手,行走在长城之上。他们走过之处,砖缝里的蓝铃花大片盛开,歌声随风飘散:

>“我在。”

>“我记得。”

>“我不说谎。”

三年后。

春分,默语节。

南谷井边,新建一座“聆心园”,园中立碑千座,每一块都刻着普通人的一句真话。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倾听,老人在这里讲述往事,恋人在这里交换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曾经欺骗过你,现在告诉你真相”。

少女已成为“语核祭司”,但她拒绝神化自己。每日清晨,她仍会打开陶匣,对着残陶低语:“今天,又有多少人敢说真话?”

残陶不语,但井水总会泛起涟漪,拼出答案。

有时是“九百八十三”,有时是“一万两千零七”,最多一次,达到了“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二十一”。

那一天,天空降下了蓝色的雨。

雨滴落地即开成花,每一朵都像一只竖起的耳朵。

而在西北第七十三井旁,一座新的石屋正在修建。拾音者们不用图纸,只凭心中记忆垒砌砖石。他们说,这将是第一座“自由回声廊”,不属于朝廷,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愿意说话和愿意倾听的人。

某夜,施工暂停,众人围炉取暖。一个小女孩跑来,递给少女一块捡来的碎陶片。

“姐姐,这个发光。”

少女接过一看,顿时怔住。

陶片背面,有极细小的刻痕,显然是用针尖慢慢磨出来的。内容只有五个字:

>**谢谢你活着。**

她抬头问:“你在哪儿捡的?”

“就在那边沙丘下,有个塌了的窝棚,里面还有好多这样的碎片。”

众人立刻前往挖掘。两日后,挖出一间隐蔽地窖,内藏数百陶片,每一片都刻着短句,笔迹各异,却主题一致:忏悔、感谢、告白、思念。

最深处,有一块完整的陶板,上书:

>吾等七十九人,原为紫宸阁文书匠,奉命篡改史册、销毁真言。然良知未泯,遂暗中将原文拓印于陶,埋于此地。明知必死,唯求一线光明。

>若有人得见,请转告天下:

>**历史可以被涂抹,但时间终将洗去谎言。**

署名:永徽十七年冬,校书郎周延等绝笔。

消息传开,举国肃然。

史官们自发聚集南谷,将这些陶文逐字录入《真言录》增补卷。当最后一句抄毕,井水翻涌,浮现三字:

>**继续说。**

一如十年前,一如百年后。

又一年春天。

新生婴儿在聆心园旁呱呱落地,接生婆笑着对孩子说:“你生在这儿,将来一定特别会听。”

而在遥远的边境,另一口沉睡已久的古井,井底忽然传来一声极轻的敲击??

笃。

像是谁,轻轻叩了叩门。

这一次,没有人再忽视。

千里之外,少女猛然抬头,望向北方。

她笑了。

“听到了。”她说。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