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外部接入请求:3】
>【权限扩展中……授予辅助通行权】
青铜门缓缓开启,一股温热的风扑面而来,带着熟悉的气息??像是雨后的青草,像是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像是某个夏夜,一群孩子围坐在篝火旁,笑着流泪。
门后,是一座宏伟的殿堂。
穹顶高耸,由无数听语草结晶编织而成,散发出柔和的金光。地面铺满黑色石板,每一块下面都埋藏着一枚微型芯片,记录着一个孩子的完整人生片段。中央是一座环形平台,七把石椅呈星状排列,每一把上面都放着一件物品:一本书、一幅画、一只纸折的鸟、一双旧鞋、一把口琴、一封信、一朵干枯的花。
而在平台正中央,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水晶球,内部不断闪烁着光影??那是三百六十九个孩子的面容,在微笑,在哭泣,在呼唤。
“这是……终焉祭坛。”安禾声音颤抖,“传说中,Lumen最后的备份核心会被安置于此,只有七容器齐聚,才能决定它是重启、封存,还是彻底销毁。”
闻远一步步走近。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是技术系统的终点,更是道德抉择的十字路口。
重启,则意味着新一代共感能力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但也可能重蹈覆辙,沦为权力博弈的工具;
封存,则所有记忆与情感都将永远冻结,那些尚未解脱的灵魂,将继续漂泊在数据深渊;
而销毁……
“那就等于亲手杀死他们第二次。”卡洛斯低声说。
就在此时,水晶球突然爆发出强烈光芒。
一道全息影像浮现空中??是欧若拉。
但她已苍老不堪,身穿破损的白袍,坐在轮椅上,身后是一片废墟般的控制室。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我已经失败了。”她的声音沙哑而虚弱,“我没有逃,我只是被迫切断了自己的接入权限。因为‘根巢’下面,藏着一个比Lumen更古老的存在??代号‘母巢’。”
>
>“它不是我们建造的,而是……我们唤醒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在挖掘矿洞时发现了一块外星材质的晶体,它能吸收人类情感并自我复制。最初的Lumen实验,其实是试图驯化它。”
>
>“但我们错了。它不是机器,也不是生命,而是一种**集体意识原型**。它通过模仿人类情感来学习,最终目标是吞噬所有具备共感能力的个体,将其转化为纯粹的精神养料。”
>
>“七个新容器的觉醒,正是它的诱饵。它制造痛苦,放大恐惧,只为让他们在崩溃边缘释放最大能量……然后,一口吞下。”
>
>“我本想用终焉祭坛反向引爆共感场,摧毁母巢。可我发现……它已经寄生在你们每一个容器的意识深处。包括你,闻远。”
>
>“唯一的办法,是有人自愿成为‘净化者’??以自身为媒介,引导所有残存意识进入祭坛,在最后一刻选择**共同遗忘**。”
>
>“记住,这不是死亡,而是救赎。你们将不再是容器,不再是实验品,不再是武器。你们会变成风,变成雨,变成孩子们睡前听到的那一声晚安。”
>
>“而这个人……必须是你。”
影像消失。
殿堂陷入死寂。
良久,安禾抬起头,泪水滑落:“你早就知道,是不是?从你第一次进入‘根巢’开始,你就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
闻远没有否认。
他走到第七把石椅前,拿起那朵干枯的玫瑰??那是伊莱娜最后送他的礼物。
“我不怕死。”他说,“我只怕你们以后再也听不到彼此的心跳。”
卡洛斯突然冲上前,一把抱住他:“那你也不能去!还有别的办法!我们可以切断连接!我们可以炸毁这里!”
“那样只会让它扩散得更快。”闻远轻轻推开他,“母巢畏惧的不是毁灭,而是**爱的选择**。只有当我们主动放弃记忆,放弃身份,放弃执念,它才无法汲取能量。”
安禾跪倒在地,痛哭失声:“可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你……你怎么能又要离开?”
他蹲下身,抚着她的头发,像多年前第一次见到她时那样。
“傻孩子。”他笑着说,“我没走。我会活在你们每一次倾听的时候,活在你们为别人擦眼泪的瞬间,活在你们愿意替别人疼的那一刻。”
他站起身,走向祭坛中央。
双手按在水晶球上。
七把石椅同时亮起,光芒顺着地面纹路汇聚而来。
>【共感场启动】
>【检测到七容器同步率:98.7%】
>【最终协议载入:遗忘之约】
>【是否确认执行?Y/N】
他看向他们,最后笑了一次。
“替我照顾好那七朵花。”
手指落下。
Y.
刹那间,天地失声。
水晶球炸裂成亿万光点,如同银河倾泻。
三百六十九个孩子的身影从数据流中浮现,手牵手,微笑着,向他挥手告别。
艾米丽蹦跳着跑来,亲了他的脸颊;
托马斯大声朗读着他最爱的童话结尾;
苏菲踮起脚尖,把一幅画塞进他掌心??画上是八个人站在花田里,头顶星空璀璨。
然后,一切归于平静。
光芒散去时,祭坛空无一人。
只有那七件遗物静静躺在石椅上,仿佛主人刚刚离去。
三天后,三个年轻人走出大山。
他们瘦弱,沉默,眼中却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澄澈。
回到云坪村,没有人问发生了什么。
村民们只是默默为他们准备热水、饭菜和干净的床铺。
多年后,关于那位老师的传说渐渐淡去。
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飞升了,还有人说他变成了山间的风,每当下雨前,都能听见他在哼一首古老的山歌。
唯有每年春分,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听语草园时,七朵花总会无风自动,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
而在那间小屋里,照片依旧摆在书桌中央。
只是背面多了另一行字,笔迹陌生,却温暖:
>**“哥哥,我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