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底,春意渐浓,万物复苏,但战争的阴霾却笼罩着巫峡镇。汤和,这位明军的统帅,率领主力进至巫峡镇,他的眼神坚定,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随即,他命令洛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升等率领京卫、荆、湘舟师,首先抵达大溪口(今重庆巫山大溪镇),准备由此攻入瞿塘峡。
巫山大溪至瞿塘峡西口,夏军扼江兵力十分雄厚,他们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明水军西进途中,遭受大夏军队炮轰、箭射、巨木撞击,伤亡惨重。杨璟,这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想起了当年宋太祖令刘光义、曹彬攻蜀时的告诫,进军夔门,切不可乘船进攻,而要先袭击浮桥,然后再水陆同时进攻。
于是,他率领舟师退到离瞿塘二十里的大溪口安营驻扎。杨璟召集叶升、康茂才商议,他们围坐在简陋的营帐内,火光映照着他们坚毅的脸庞。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决定仿照宋代军队攻蜀战法,不正面进攻夏军,采用分进合击战术。
一路由指挥韦权率领,出赤甲山,进攻夔州;一路由指挥李某率领,出南岸翻白盐山,逼夔州南岸;杨璟亲率都督佥事叶昇等出大溪口,渡过长江南岸,攻击南城寨;先锋康茂才率一路从北岸翻过赤甲山进攻羊角山,抢占索桥。
此时,汤和亦令右副将军、德庆侯廖永忠率战船,自大溪口出发,从水路进攻旧夔府。同时令各路得手后,共同进攻瞿塘关。汤和站在战船的甲板上,他的目光如炬,眺望着远方,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期待。
在子阳城的指挥中心内,气氛紧张而严肃。戴寿、吴友仁、邹兴等将领围坐在一张由古木制成的会议桌旁,桌上铺展着详尽的军事地图。他们得知明军分五路水陆并进,来势汹汹,准备攻入瞿塘峡,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迫感。
韩娥此时在土司兵营,她的眼神坚定,头脑清晰,正协助冉氏兄弟作战。她站在营帐外,眺望着北方,只见康茂才率领五千人马沿着赤甲山浩浩荡荡地向羊角山进发。土司兵虽然勇猛,但人数上的劣势让形势显得尤为严峻。
韩娥心中明白,硬碰硬的战斗对土司兵不利。她的智慧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她迅速判断出康茂才的目的是抢占索桥。于是,她决定采用诱敌深入之计,以智取胜。她向冉氏兄弟面授机宜,声音冷静而坚定,她的计划是诱使康茂才的前锋深入,然后截断其与后卫主力的联系,利用索桥予以歼灭。
同时,她请飞天张调二千人来增援羊角山。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飞天张立刻领军而去。接着,她又派人到南城寨,告诉守将吴景昭,要他预先准备,严防明军从白盐山两侧偷袭,并准备攻击冲上索桥的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