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想起请吃饭了?”
晚饭过后陪着闺女和儿子在客厅玩耍了一阵,李学武这才回到楼上。
二楼书房,顾宁正在看书。
“没什么。”
她听见李学武上楼的声音了,只是回答的时候没抬起头来...
元宵节的灯火熄灭后,四合院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清晨五点,天还未亮透,王亚娟已穿戴整齐,踩着残雪走出家门。她手里拎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新印制的《岗位池服务手册》初版样书??这是李学武闭关半个月修改后的定稿,纸张还带着油墨的清香。
街角的早餐摊刚支起锅灶,老板老周见她路过,笑着招呼:“王老师,今儿又这么早?来根油条暖暖身子?”
“不了,谢谢。”她摆摆手,“等会儿还有个会要开。”
“您这年节都不歇啊?”
“不是我不歇,是事情赶着人走。”她笑了笑,“咱们金川现在,谁都在忙正经事。”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晓芸披着风衣小跑过来,脸颊冻得通红。“妈!我差点迟到了!图书馆那边说专家团十点准时到,咱们得提前布置会议室!”
“别慌。”王亚娟递过一杯热豆浆,“先喝口热的。今天听证会要是顺利,‘技能置换计划’就能正式纳入市就业促进工程试点名单。”
两人并肩走向市民共创空间时,太阳正缓缓爬上屋脊。活动室门口,刘红梅已在挂横幅,陈桂兰带着几位阿姨擦桌子、摆椅子,连王强也穿着志愿者马甲坐在角落,认真地给每位签到者发放资料袋。他的动作虽慢,却一丝不苟,每发一份都要抬头看一眼对方的脸,仿佛在记住每一个人。
九点半,市人社局、总工会和职业培训中心的三位专家陆续抵达。会议开始前,赵建国也来了,肩上扛着一把电焊防护面罩,说是怕待会儿讨论金属工坊建设时需要现场演示技术可行性。
“各位,”王亚娟站上讲台,声音平稳而清晰,“今天我们不是来汇报成绩的,而是来接受检验的。过去一年,我们通过民间动员建起了星空花园、共享厨房、民声夜校,让一百七十三名长期失业者重新上岗,其中三十七位是残障人士。但这只是起点。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经验能不能标准化?能不能复制到其他社区?更重要的是??政府愿不愿意把这份来自底层的信任,变成制度性的支持?”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最后,人社局那位戴眼镜的女处长开口:“你们的数据很扎实。但我想问一句:如果财政补贴断了,你们还能撑多久?”
李晓芸立刻接过话筒:“我们测算过。目前岗位池运营成本每月约十八万,其中人力支出占七成。但如果引入‘时间银行’机制,鼓励居民以志愿服务兑换未来照护权益,并结合企业冠名赞助与公益基金反哺,完全可以实现三年内收支平衡。这是我们社会学系做的模型预测。”说着,她打开投影,一幅动态图表徐徐展开,显示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可持续路径。
专家们低声交流片刻,终于点头。
“可以试。”总工会代表说,“我们愿意牵头,在城东两个老旧社区设立首批联动试点。条件只有一个??必须保留你们这套议事规则,不能搞成上面拍板、下面执行的老套路。”
掌声响起时,窗外阳光正好洒进屋子,照在墙上的那面“愿望墙”上。赵建国的名字赫然在列:“我希望有一天,能教年轻人焊接。”
当天下午,决定落地:**“金川技能置换模式”被列为市级创新实验项目,三年内拨款三百万元用于跨区推广,并授权成立“市民技能认证中心”,由居民推选代表参与管理**。消息传开,报名参加技能培训的人数一夜之间突破两千。
一周后,李学武悄悄离开了金川。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只留下一封信放在王亚娟办公室桌上。信纸泛黄,字迹工整:
>“亚娟同志:
>
>我曾以为治理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拯救。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力量,藏在那些默默清扫街道的母亲、坚持记录天气的孩子、顶着寒风焊接钢架的工人身上。
>
>这本书交给你了。它不属于我,也不属于某个机构,它是无数普通人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路。
>
>请继续走下去。哪怕风雨再大,也别熄灭那盏灯。
>
>??李学武”
王亚娟读完,久久无言。她将信折好,放进抽屉最深处,然后拿起电话:“通知青年观察团,下周召开紧急议题筹备会。我们要启动‘邻里互助网络’计划。”
春天真正到来时,四合院的变化悄然发生。原本斑驳的围墙被涂成淡青色,墙上画满了孩子们笔下的“理想家园”:有会飞的房子、种在屋顶的菜园、连接各家阳台的空中走廊。太阳能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供电来自家属区新建的小型光伏阵列,是由赵建国带领十几个下岗技工亲手安装的。
医疗站升级为“健康驿站”,不仅提供基础诊疗,还开设了心理疏导角。一位曾在精神病院长住十年的中年妇女,如今每天负责接待来访者,她说:“以前别人叫我疯子,现在我是倾听者。”
共享厨房则演化出“味道档案馆”??居民轮流掌勺,每人做一道代表自己家乡或童年记忆的菜肴,由刘红梅拍摄成短视频,上传至“金川记忆云平台”。最火的一期是陈桂兰做的东北酸菜炖白肉,视频里她边切菜边说:“这味道,是我妈留给我的唯一遗产。现在我把它交给这个院子。”
而王强,在连续三个月打卡全勤后,被正式聘为“星空花园维护员”,月薪两千八,享有社保。他在工作日志本上歪歪扭扭写下一句话:“我现在是个有用的人了。”
四月的第一个周末,第二届“技能交换集市”在花园广场举行。六十多个摊位依次排开:修鞋匠教孩子钉鞋跟,退休教师免费辅导作文,程序员义务帮老人设置智能手机,甚至连一位九十岁的老裁缝都坐着轮椅来了,颤巍巍地展示如何用一根针缝出蝴蝶结。
赵建国的摊位最受欢迎。他面前立着一块木牌:“焊接体验课??五分钟学会固定铁架”。十几个少年围着他,看他一手执焊枪,一手扶钢板,火花四溅中,一块废弃钢轨渐渐弯成一只展翅的燕子。
“师傅,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一个戴眼镜的高中生问。
赵建国摘下面罩,脸上还留着火星烫出的小黑点。“难的时候,我也想过跳河。”他说,“可后来我发现,只要还有人肯让我干点活,我就不是废物。现在我不光活着,我还造出了美。”
人群安静下来。有人悄悄抹了眼泪。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家属区主路,停在集市入口。车门打开,走下来的是副市长张立国。他没带随从,也没穿西装,只套了件灰色夹克,手里提着一双破旧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