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他抬头望向血月,眼中闪过一抹决然。
“我不信命,也不认劫。我只信手中之剑,心中之道。”
说罢,他猛然咬破舌尖,喷出一口精血,洒在桃木剑上。剑身符文尽数亮起,与道观虚影产生共鸣。与此同时,他将青铜铃铛置于头顶,轻声吟诵:
“五?朝元,三花聚顶;
吾身即观,观即是道;
请启??通天门!”
霎时间,他的肉身开始透明,五脏六腑化作符?流转,骨骼如玉柱支撑天地。而在他头顶之上,一座真实的道观缓缓降临??飞檐斗拱,青瓦朱楹,门前悬着一盏长明灯,灯火摇曳,照亮方圆百里!
这才是真正的“道观”!
并非投影,亦非幻象,而是姜闻以自身为基、融合历代传承、贯通两界灵机所凝成的**本命道场**!
道观大门开启,一道身影缓步走出??正是那老道士,但这一次,他的面容清晰可见:眉如苍松,目若寒星,袍袖间隐有雷光游走。
“师尊……”姜闻轻唤。
老道士看着他,微微一笑:“你终于走到这一步了。”
“弟子不负所传。”姜闻躬身。
老道士点头,随即转身面向无面者,淡淡道:“尔等僭越已久,妄图篡改天地秩序。今日,贫道代天行罚。”
他拂尘一挥,无需咒语,无需结印。
天地静止。
然后??
轰!!!
一道纯粹至极的白色雷霆自道观顶端劈下,贯穿无面者身躯,将其从头到脚彻底湮灭。连同它背后的竖瞳、骨翅、乃至灵魂烙印,全部化为虚无。
血月颤动,隐隐有某种存在在遥远深处发出愤怒咆哮,却又被某种更古老的力量压制下去。
危机暂解。
姜闻收回道观,身形踉跄,嘴角溢血。强行开启本命道场,耗损极大,若非有师尊显化护持,他早已油尽灯枯。
赤水族圣女上前扶住他:“接下来怎么办?”
姜闻望着那块残碑,低声道:“必须重建封印。但这块碑已受损严重,单靠百蛮血脉无法支撑太久。”
“我们可以帮忙。”天蛇族圣女道,“四大部族虽曾分裂,但血脉同源,若能齐聚圣女,共施‘九星归元阵’,或可暂时稳固封印。”
“但我族镇岳钟只能鸣响三次,上次已用一次……”托云族圣女皱眉。
“我愿献出蜕鳞经残卷,激活古阵纹。”天蛇族圣女果断道。
“幽梦之心剩余之力也可用于定位其余八碑位置。”幽月族圣女补充。
姜闻听着众人商议,心中却另有思量。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那沉睡的存在已被惊动,迟早会卷土重来。而九碑分散各地,有的可能早已被毁,有的或许深埋异域,想要一一修复,谈何容易?
更重要的是??为何偏偏是他看到了那块虚空石碑?为何道观会对那腐朽文字产生强烈反应?为何师尊留下的铃铛,竟能召唤历代守灯人?
这些疑问,像藤蔓般缠绕在他心头。
忽然,他想起一事。
“罗刹族少主呢?”他环顾四周,不见少年身影。
众人一怔,随即发现石室方向传来微弱动静。
他们赶去查看,只见少年跪坐在一名垂死老者面前,手中紧握一块焦黑的骨片,泪流满面。
“这是我父亲……的最后一块遗骨。”少年哽咽,“他说过,罗刹族也曾守护过一块石碑,但在百年前就被黑水吞噬。可我一直不信……直到现在。”
姜闻蹲下身,接过那块骨片,以道观之力探查,竟在其上发现一丝极其微弱的符文波动??与残碑上的文字同源!
“这不是普通的遗骨。”他沉声道,“这是‘信标’。罗刹族祖先,把关于第九碑的记忆,刻进了血脉之中。”
所有人顿时明白。
原来九大封碑并未完全失传。
只要还有族人流淌着先祖之血,只要还有人心存守护之志,封印就仍有希望。
“从今日起,”姜闻站起身,望向远方灰暗天际,“我不再只是百溪的长老。”
他声音不高,却如钟鼓回荡天地:
“我是持灯者,是守碑人,是斩厄之刃。凡黑水所至,我必往之;凡邪祟所栖,我必诛之。若有来犯者,无论天高地厚,不论古今因果??我,一剑挡之。”
风起云涌,道观虚影再次浮现于他头顶,长明灯熠熠生辉,照破重重迷雾。
而在极遥远的虚空深处,那座横亘万古的石碑微微震颤了一下,仿佛某种沉眠已久的机制,正在缓缓启动。
命运之链仍在转动。
但这一次,有人站在了链条之外。
手持灯火,逆流而上。
𝟐 𝟔 𝟐 𝒳 𝐒 . 𝒸o 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