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81、赌注(2 / 2)

念归含泪还礼:“批准退役。欢迎回家,同志。”

话音落下,整座雷达站爆发出耀眼的蓝白色光芒。那些散落在仪器间的灰尘竟悬浮而起,凝聚成一条通往天空的光路。林昭阳的身影渐渐透明,但他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清晰。

临行前,他回头看了最后一眼。

>“替我看看春天吧……替我看一眼江南的油菜花……还有我妹妹家门口那棵桃树……开花了没?”

“开了。”念归轻声道,“粉的,像你妹妹小时候扎的头绳。”

他笑了,然后转身,踏上光路,缓缓升腾,融入暮色苍茫的天际。

片刻后,一切归于寂静。

仪器熄灭,屏幕变黑,唯有玉佩依旧温热,记录下了这段完整的意识迁移过程。

念归静静地坐在地上,许久未动。她知道,这不是结束。

林昭阳是第一个被“心土”系统找回的生者意识,但这绝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些在灾难、战争、事故中突然消失的人,他们的意识是否也曾卡在某个维度?只要还有人记得,只要还有情感共鸣存在,他们就有可能被唤醒。

她打开日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今日,接回林昭阳,编号089。确认‘心土’系统具备双向连接能力??不仅能唤回亡者执念,亦可拯救被困生魂。推测全国范围内尚有未知数量的‘时间夹缝幸存者’,分布于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下一步行动:建立‘寻光站’网络,培训志愿者团队,启动‘唤醒计划’。”

合上本子,她走出雷达站。

夜幕降临,群星璀璨。远处,陈老兵点燃了一堆篝火,默默等待。

她走过去坐下,从行囊中取出一只小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封泛黄的信,署名正是林晚秋。

“这是我在县档案馆找到的,”她说,“她写了三十年,每年一封,从未间断。最后一封写着:‘哥,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收到,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替你带回这些信。谢谢你,一直守护着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陈老兵低头抽烟,烟头明明灭灭。

良久,他开口:“你说……咱们国家还有多少这样的地方?多少人还在等?”

“很多。”念归望着星空,“东北的冻土带,西南的塌方矿井,东海沉船遗址,西北核试验场周边……每一个曾有人牺牲或失踪的地方,都可能藏着未熄灭的意识火种。他们不是鬼魂,也不是幻觉。他们是被时代洪流冲走的普通人,只是运气不好,落在了记忆的缝隙里。”

“那你打算怎么办?你已经七十九了。”

她笑了笑,眼角皱纹舒展如花。

“正因为快走到终点,才更要抓紧时间。我不能带走所有黑暗,但我可以多点亮几盏灯。小满已经在设计便携式‘心土’接收器,未来每个村庄都可以设一个‘寻光点’。我要把这套方法教给年轻人,让他们继续走下去。”

风起了,吹动火焰,也吹动她单薄的衣衫。

第二天清晨,她拒绝了返程邀请。

“我不回去。”她说,“我要去下一个地方??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那里有一座废弃防空洞,近三年来,当地牧民多次报告夜间听到摩尔斯电码声,内容始终是三个字母:SOS。”

陈老兵看着她,忽然站起来,敬了个军礼。

“那我送你到旗里。然后,我会召集几个老战友,成立第一支民间‘寻光队’。你说的方向,我们跟着走。”

念归点头,眼中泛起微光。

旅程再次启程。

这一次,不再是一个人的跋涉。

当她登上吉普车时,天空飘起了细雨。雨水落在戈壁滩上,很快蒸发,却在某块岩石表面留下了一道奇特的痕迹??那是一个模糊的手印,掌心朝上,仿佛曾有人在此处伸出手,渴望被握住。

念归停下脚步,俯身抚摸那印记。

玉佩轻轻震动,浮现一行新提示:

>“检测到强烈记忆残留,建议采集样本。初步判定:存活概率12.7%,意识活跃度83.4%。”

她将一小瓶蒸馏水洒在石面,收集起渗出的矿物质液体,密封进随身携带的玻璃管中。

标签上,她写下三个字:

**“等光者。”**

车轮滚滚向前,驶向下一个未知。

而在千里之外的青山村,“归途”小径旁,又一盏油灯被点亮。

小女孩踮起脚尖,将一朵野樱插在石碑前,奶声奶气地念道:

“林昭阳,生于1951年春,浙江宁波人,家中排行第二,喜欢看书,梦想是建一座乡村图书馆……他说,知识能照亮最黑的夜。”

念归坐在远方的车上,忽然感到一阵暖意袭来。

她抬头望向苍穹,嘴角微扬。

“听见了吗?”她轻声说,“你的图书馆,已经开始发光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