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陈秘书脸上带着惯有的、看不出深浅的微笑,将文件袋递给赵振国:
“振国同志,这是领导让我给你的东西...”
赵振国一愣,接过文件袋一看,居然是他赴美的证件、相关材料还有机票,看时间,貌似还是跟媳妇同一天,这?难道是同一班飞机?
这个操作,赵振国委实没想到。
陈秘书看着他惊讶的表情,笑了笑,压低了些声音说道:
“首长知道了你的事情。首长说了,‘这小子又立了大功了,心思也缜密。干脆,也别等什么代表团了,你......
雨后的清晨,山雾还未散尽,露珠顺着茅草尖滴落,砸在泥地上发出细微的声响。念归坐在院前石凳上,手里捏着一根细竹签,正一点点刮去婴儿鞋底沾着的湿泥。她的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世间最柔软的东西。
远处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接着是村口广播喇叭里断断续续播放的《东方红》。炊烟从各家烟囱升起,混着柴火与红薯粥的香气,在冷空气中缓缓飘荡。
她低头看着怀中熟睡的孩子??他的小脸粉嫩,呼吸均匀,嘴角还挂着一丝奶渍。昨晚那场雷雨仿佛只是梦境,可她知道不是。那一声“爸爸”,那一句“谢谢你回来”,绝非幻觉。那是时间长河中无数个她与他交错重叠的记忆碎片,终于在此刻凝结成真。
沈秋兰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米粥走出来,轻轻放在石桌上。“你一早就不肯进屋,也不披件衣裳。”她说着,把一件旧棉袄搭在念归肩头,“昨夜那么大的雨,你还抱着孩子在外面站了半个时辰,身子怎么受得住?”
念归没说话,只是将鞋子放进篮子里,然后抬手摸了摸孩子的后颈,确认没有出汗才放下心来。
“我在等风停。”她终于开口,“你知道吗?风一停,天地就会安静一会儿。那种安静……像极了‘源忆碑’立起那一刻。”
沈秋兰怔了一下,随即苦笑:“你总说些我听不懂的话。但我知道,你是为我们好。”
“不只是为你们。”念归望着远方被云雾遮掩的昆仑方向,“是为了所有人。为了那些还没出生、却注定要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话音刚落,院门吱呀一声被人推开。是个穿蓝布工装的小女孩,扎着两条歪辫子,怀里抱着一本破旧的小人书。
“姑姑!”她扑过来,一把抱住念归的腿,“我又背会了一首诗!你要不要听?”
是大女儿。
念归笑了,眼角泛起细纹:“好啊,姑姑最爱听你念诗了。”
小女孩清了清嗓子,挺起胸脯大声念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念完还鞠了个躬,逗得沈秋兰直笑。可念归却愣住了。
她记得这首诗。
不是因为它太有名,而是因为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个孩子曾站在废墟之上,用颤抖的声音一遍遍重复它??那时全球记忆崩塌,语言退化,大多数人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得,唯有她还在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是“群愿印记”残留的影响。血脉相连者的记忆会在末日降临时自动复苏。
而现在,一切还来得及。
“你背得很好。”念归轻抚她的发,“不过你知道吗?这首诗写的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记得’的感觉。就像你现在记得姑姑的样子,记得妈妈煮的红薯汤,哪怕将来走得很远很远,只要抬头看见月亮,心里就会暖一下??那就是‘思故乡’。”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石头:“姑姑你看!我在后山捡到的!它晚上会发光!”
念归接过石头,指尖触到表面时,心头猛地一震。
这不是普通的萤石。
这是“信物玉”的碎屑。
六枚玉虽已融合激活源忆碑,但在共鸣过程中仍有微小裂片散逸而出,坠入大地深处。它们不会消失,只会沉睡,等待被有缘人拾起。
而这孩子,竟无意间唤醒了一块。
“你在哪里捡的?”念归问。
“就在老槐树旁边!我还看见一只白狐狸影子一闪就没了!”小女孩兴奋地说,“是不是就是你说过的那只?”
念归沉默良久,最终将石头紧紧攥入手心。
白狐走了,但它留下的印记仍在。记忆不会真正死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延续。
当天下午,她带着孩子去了后山。
一路上,小家伙蹦蹦跳跳,嘴里哼着那首古歌的调子??虽然歌词全错,旋律也跑得离谱,但那股韵律却隐隐契合地脉节拍。每走一步,脚下的泥土似乎都在微微震颤。
到了老槐树下,念归取出随身携带的陶罐,将那块发光石放入其中,再埋进树根旁的土里。
“让它回家吧。”她低声说,“等有一天,有人真心想找回过去,它自会醒来。”
小女孩仰头问:“那我能再来挖它吗?”
“不能挖。”念归蹲下身,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真正的宝贝,从来不是拿在手里的。是你记得它存在,哪怕看不见,也知道它在那里??这才是守护。”
孩子眨眨眼,忽然伸手抱住她的脖子:“那我以后每年都来看它好不好?我也要当守门人!”
念归眼眶一热,将她搂入怀中。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传承并非靠力量或神器完成,而是由一句童言、一首歪曲的歌、一次牵手和一个承诺编织而成。
三天后,县里来了工作组。
说是上级派来的“文化普查队”,要收集民间传说、整理地方志。带队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姓李,态度和蔼,说话慢条斯理。
他找到念归,说听说她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请她协助整理一些古老歌谣。
念归心中警铃顿起。
她太清楚这种“普查”背后可能隐藏的目的。在二十一世纪末,“幽灵计划”正是以学术调研为名,悄然采集人类情感数据,构建集体遗忘模型。
但她不能拒绝。
一旦表现出敌意,反而会引起怀疑。而且,这些人未必全是敌人??也许其中有尚未被污染的普通人,只是被蒙蔽利用罢了。
于是她答应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每天都会去村部办公室帮忙誊写资料。她故意夹杂了许多真实与虚构混合的内容:有关于雪山神女的传说,有讲星辰坠落化作玉矿的故事,甚至还编了一段“七玉镇邪”的神话。
最关键的是,她在所有稿件末尾,悄悄嵌入一段特殊韵律??那是阿依娜尔教她的古歌变调,能轻微刺激大脑海马体,增强长期记忆存储能力。
每当有人阅读这些文字,哪怕只读一遍,他们的潜意识就会多保留一分对“情感联结”的敏感度。
这是她的反击。
不是刀剑,不是能量,而是**播种记忆**。
一个月后,李组长临走前特意来道别。
“谢谢你,念老师。”他说,“你写的东西很有价值。尤其是那段关于‘母亲的眼泪能唤醒沉睡之石’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妈……好久没这么动情了。”
念归微笑:“那就常回来看看。有些东西,只有回到起点才能想起。”
那人重重点头,转身离去。
她望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山路拐角。
当晚,她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字:
>“今日播下一粒籽,百年后或成林。”
转眼冬去春来。
孩子满周岁那天,全村人都来了。沈秋兰杀了一只老母鸡,炖了满满一大锅黄澄澄的鸡汤;生产队长送来半袋白面;连一向孤僻的老猎户也扛来一张亲手做的小木床,四角雕着狐狸图案。
席间,大家轮番逗孩子说话。
“叫奶奶!”
“喊爷爷!”
“快说‘吃饭饭’!”
孩子只是咯咯笑,谁也不理。
最后轮到念归。
她把他抱到膝上,轻声问:“你想说什么?”
全场安静下来。
婴儿盯着她的眼睛,忽然抬起小手,指着屋顶梁柱间的暗影处,清晰地说出三个字:
>“**他们还在。**”
众人哗然。
𝟚𝟞𝟚𝓍𝚂 .𝘾o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